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4月8日讯( 白冰) 2019年,宁德市寿宁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因地制宜“抓产业、做卫生、重示范、讲故事、强堡垒”,着力推进“大下党”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书写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寿宁答卷”。
寿宁地处闽浙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县域面积1433平方公里,辖8镇6乡,205个村(社区),人口28万,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寿宁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由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长远,构建责任落实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还积极出台《2019年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寿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考评方案》等系列文件,每半月召开“大下党”乡村振兴专题会议,定期督查、明察暗访各乡镇、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情况,有效促进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突出特色抓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坚持产业优先,重点做大做强“一品牌两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寿宁县推行“平台+合作社+农户”模式,提升“下乡的味道”公共品牌效应,建设“下乡的味道”品牌县级运营中心和镇村服务站点,解决小农户农产品对接“大市场”的问题。据了解,2019年实现销售额破2500万,涉及20多个农产品品种,下乡的味道“定制茶园”模式实现茶园定制1000亩。坚持“品种+品质+品牌”引导,做响“寿宁高山茶”产业,寿宁县财政每年投入1100万元扶持寿宁高山茶产业发展,并成功申报省级现代茶业产业园项目。2019年,该县毛茶产量1.47万吨、产值11.5亿元,全产业产值24.9亿元,增长10.2%。
寿宁率先在宁德组建葡萄、猕猴桃产业协会,采取“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农业产业“五化”建设。同时,深入实施“我+1”产业扶贫计划,投入1618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增收2946个项目;拓展民富“我+1”项目,新增小额扶贫信贷5000万元,覆盖率61.53%;成立农业担保融资有限公司,担保贷款1300万元;创新推出预防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保障险,贫困群体致贫返贫风险有效降低。
建管并重做卫生,改善生态宜居面貌
按照“拆到位、扫干净、摆整齐、抓美化、保畅通”的具体要求,寿宁全面实行“退坡奖补”机制,全面推进厕所革命。采取退坡奖补、季度拉练评比、集中统一奖补机制,以及“百村千树”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与垃圾、污水、农房和村容村貌整治,强力推进“两高一线”人居环境整治。
据了解,该县新建改造乡镇公厕16座、村庄公厕200座;新建农村户厕9360座,兜底解决358户贫困农户的户厕改造,基本完成了农村户厕改造。累计完成污水治理村庄19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0%;全面完成14个乡镇208个村庄60624座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改造农村危房1016户。溧宁高速武曲至南阳段和寿政公路南阳互通口至下党段沿线第一批裸房立面整治完成693栋,完成比88.6%;土坯房修缮完成54栋,完成比70.1%;房屋平改坡完成217栋,完成比58.1%;完成环境卫生整治、景观美化176处,植树绿化7850平方米,拆违清违9547平方米,基本完成整治任务。
深入挖掘讲故事,推动乡村文化繁荣
扎实做好凝魂聚力文章。以“三进下党”为主线,讲好“下党故事”。近年来,寿宁县全方位收集整理习近平总书记“九到寿宁、三进下党”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着力讲好“家门口”故事,开展群众感恩教育。挖掘整理古廊桥、古遗址、古村、古道、农耕、民俗等乡愁文化,赋予乡村一草一木鲜活生命,唤醒沉睡的乡村文化元素。
以“冯梦龙、古廊桥、北路戏”三张文化名片为引领,推出北路戏演出、民俗表演、茶艺表演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创建廊桥文化展示园、梦龙文化园等文化旅游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三下乡”为抓手,实施惠民工程。建设一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激发农村文化生机和活力。据介绍,2019年,该县共建设文旅项目33个,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演出70场、送电影下乡2344场。
创新治理强堡垒,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为全面提升基层堡垒凝聚力、战斗力,寿宁县委、县政府实施党建“五个为民”行动,深入推进党支部“达标创星、晋位升级”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打造34个基层党建示范点,组建10个农村社区党支部,推进6个农村社区管委会建设。同时推进村财“进五争十”行动,实现全部行政村村财收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5%以上。
积极探索创新“党建+产业”模式,寿宁县成立寿宁县葡萄产业农民合作社等产业党建联盟,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为基本构架,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资金、务工等形式入股,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并将无产业贫困户、易返贫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实现稳定增收。通过建立“四个一”结对帮扶制度,激发人才资源活力,实现新增回归乡贤投资兴业12家,帮助110位创业者取得创业担保贷款2142万元;吸引乡贤回归投资兴业,促成69个项目落地寿宁,引导28人新创办电商类公司28家;推进“乡村课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80人。
推行两项服务机制,激活乡村治理内动力。通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据悉,该县投资1260万元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新建视频监控点400路,完成社会面接入260路;公安、检察机关重拳出击打掉涉黑涉恶组织团体4个,查获涉恶犯罪案件50余起;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5件5人,查处“保护伞”问题3件4人,查处推动工作不力3起8人,切实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和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
以点带面重示范,带动全县乡村振兴整体提升
理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村镇建设和产业薄弱村发展。寿宁县制定出台《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镇工作方案》,按照“五个一”任务分解机制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要求,制定11个试点示范村镇、20个产业薄弱村和14个乡镇中心村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计划,梳理项目139个;制定出台《开展县领导挂钩帮扶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村、产业薄弱村工作方案》,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试点村、薄弱村倾斜,争取、落实优势产业帮扶项目。据了解,2019年,宁德市级挂钩领导深入挂钩联系点34人次,县处级领导深入挂钩联系点97人次,协调落实帮扶资金379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寿宁紧扣回信精神,站位全国抓下党、围绕下党谋全局,高起点谋划定位,提出了14个乡镇各具特色的发展理念,如下党学习小镇、犀溪廊桥文旅小镇、武曲茶仙小镇、竹管垄垄上茶乡等,以着力打造集红色文化内涵、绿色生态产业、古色人文风韵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通过大力实施“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组织市场化运作让更多农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推动县域茶叶、蔬菜、水果和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良性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