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 沃野焕新颜
──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实施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纪实
2025-04-14   作者:吕洪荣 王俊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4月11日至12日,在龙岩市农业农村局的牵头下,联合龙岩市山水办项目技术支撑团队、新罗区山水办、新罗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并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对项目业主单位新罗区雁石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新罗区雁石镇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现场抽查检验,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施工任务,具备验收条件。

图片12.png

项目验收会场现场

该项目覆盖雁石镇北河村、楼墩村、东南村、厦中村、社尾村、九斗村、梅头村及大吉村农业种植区,实施面积达3200亩,总投资3043万元。项目旨在通过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农田土壤改良及风险管控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施用土壤调理剂及有机增质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升肥力,削减土壤氮磷流失;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雁石溪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

图片13.png

内业资料审核复查

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新罗区雁石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与当地财政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精心开展项目实际情况摸底和实施方案策划编制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申报和实施方案编制。在策划和申报期间,省、市、区财政和农业农村部门全体参与人员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确保项目申报工作高效运转,并争取到省内知名专家的精心指导。

雁石镇巧妙地将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与乡村振兴、“一片一县区”、为民办实事、一事一议等各项政策有机结合。项目筹划期间,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学习政策法规,确保对政策理解透彻。随后,深入项目区各村开展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村两委干部和小组长通过串门聊天的方式,与群众拉家常、谈发展,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对提高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诸多好处,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与配合。

农地生态提升与农田整治工程涉及每家每户的利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雁石镇和项目区各村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积极参与规划设计,主动配合工程建设。然而,仍有少部分群众对项目存在“误解”或不配合的情况。对此,各行政村迅速行动,挑选出有能力、肯作为且在群众中具有良好口碑和威望的群众,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宣传。工作小组成员不辞辛劳,耐心细致地做好过细的群众思想工作,最终化解了矛盾,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图片14.png

项目区九斗村新植烟苗长势喜人

承担该项目设计、建设和监理的单位组织精兵强将,历经两年时间的艰苦奋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厦老片区农业种植区,完成了耕作层改造恢复64亩,修筑田间灌溉渠道1256米、沿溪生产路2098米、低洼地回填面积5300平方米,渠道清淤250立方米;黄田片区水稻种植区新改建田间灌溉渠道12475米、引水渠道1055米、新建排洪沟541米,渠道清淤423立方米,渠道挡墙288立方米;在红林和后路这两个片区规划建设的农业种植区域内,新建引水堰工程1处;砌筑渠道挡墙1698立方米、渠道清淤369立方米,新改建田间灌排渠道6514米,砌筑楼墩水渠437米、礼邦主引水渠2000米。

图片15.png

验收图表核实过程

在土壤改良与监测方面,实施土壤监测192个、农产品监测111个、污染溯源1项,土壤改良3200亩,土壤及农产品跟踪监测238个,优化施肥和土壤改良田间试验8项。完成农田土壤改良及培肥3200亩,其中农田安全利用示范200亩,再生稻示范试验110亩,富硒叶面阻控示范10亩。这些数据背后,是雁石镇农业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提升。

“三分建,七分管”。为确保项目成果能够长期发挥效益,雁石镇本着“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了管护实施主体。将项目区规模流转且取得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作为管护实施主体;尚未流转的土地,则由所在村委会承担管护责任。这一举措有效保障了农田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弥补农业机械在田块小、田埂多等农田基础条件差的情况下难以施展的短板,雁石镇委托专业合作社,聚焦现代生产技术,加大田块整治和田间道路建设力度。以厦中片区百亩示范田为例,通过实施机播、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显著改善了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为大中型农机的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能。

图片16.png

厦中村百亩高产粮田

在推动农田“生态化”方面,雁石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采取工程、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措施。根据项目区不同生产条件,开展治理板结土壤、推进地力培肥等工作,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实施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适度深耕等地力培肥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因地制宜推广“烟稻轮作”模式,减轻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为提升农田“田园化”水平,打造美丽乡村,雁石镇通过农田净化、绿化、美化,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实现了“田园”向“公园”的华丽转变,并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融合。加快流转土地,通过理水、置绿、整田、铺道,并与周边村社环境融合提升。如大吉片区结合高标准农田形成荷花-蔬菜-油菜花轮作模式,不仅增加了观光价值,还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在加快农田“数字化”进程中,雁石镇突出科技支撑应用,以“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龙岩市农科所”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展专业化指导。聘请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作为“福香占”种植基地技术顾问,开展绿色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全程使用生物有机肥,减少农作物病虫危害。邀请龙岩市农科所专家进行种植技术指导,推广再生稻种植,使生产周期达到最高效果,助力全镇实现水稻种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吕洪荣 王俊 文/图)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