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鋆,武夷山市兴贤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所在的驻点村——兴贤村位于五夫镇区所在地,占地面积小,人口少,山林、田地等资源有限,是南平市级贫困村,但兴贤村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有为纪念理学先贤胡宪而构筑的兴贤书院,朱熹当年曾在该书院启蒙受教、讲学授徒;有走出“三忠一文” 四位文臣武将的刘氏家祠;还有“籍溪胜境”“紫阳流风”“天地钟秀”等众多牌坊。尽管村里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好,但村财收入薄弱,村集体造血功能差,村民收入主要靠白莲、水稻与烤烟等传统农业产业。
如何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抓住五夫镇“文旅+农旅”两个融合大力发展的机遇,探索出经济发展新路子,迎头赶上,摆脱贫困,是摆在林鋆和村两委面前的一大难题。
随着南平市提出探索建设“生态银行”,加快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五夫镇作为“生态银行”项目试点乡镇,提出了以旅游文化资源为主,对全镇的碎片化文化、文物、古街、山、水、农、林、湖、茶等进行调查、摸底、确权,借鉴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模式,将资源转变成资产、资本,实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三者共赢。而作为“生态银行”试点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按照“收储房屋、精准打造、丰富古街”的思路,积极收购或租赁古宅,主动承担打造古街大业态功能,打响打亮古街朱子文化品牌。收储兴贤古街成为了“生态银行”试点的一项重点内容。
召开村“两委”会研究部署“生态银行”工作
“生态银行”这一创新发展模式,对于兴贤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兴贤古街是五夫镇的文化地标,共有652栋房屋,原来权属不清,整合资源首先得把权属搞清楚。林鋆和村两委积极走访古街上闲置房屋的户主,询问他们是否有意愿将闲置的老宅出租或者变卖。通过挨家挨户地走访,不断地做工作和协商,确保村民利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为有效推动“生态银行”试点工作,兴贤村成立村集体公司兴贤毓秀旅游中心,并在南平市国土局帮助下,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古街进行摸排,对不同类型的房屋进行评估,厘清权属。
入户走访村民
在此基础上,兴贤毓秀旅游中心用老百姓能接受的合理价格把房屋收储过来,然后与“生态银行”合作,由“生态银行”负责保护并打造提升古街业态,而且“生态银行”对外招商,一旦有企业愿意来投资,同时也能从中村集体可以收取部分佣金。通过努力,目前“生态银行”收储了兴贤村的兴贤书院、刘氏家祠、朱子社仓等历史文化遗迹,完成9栋村民房屋的价值评估工作并收购1栋,其余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收购洽谈。在做好房屋“收储”的同时,为将“生态银行”这一惠民举措落实好,林鋆和村两委干部积极宣传“生态银行”政策,让“生态银行”的理念在农户心中扎根,引导村民将闲置的农田、林业等生态资源到五夫镇生态资源登记处登记“收储”。
截至目前,生态资源登记处共计收储兴贤村农田350亩,为“生态银行”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添砖加瓦。通过对兴贤村碎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有效保护生态和文化资源的同时,打通绿水青山转换金山银山的路径。
经过驻村开展工作的磨炼,林鋆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下一阶段,林鋆将继续紧紧抓住“生态银行”这个发展契机,借助“生态银行”的两个项目公司,让村里的生态资源在“生态银行”这个平台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一是依托朱熹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村干部将积极跟踪对接古街上愿意出租或者变卖房屋的农户,由村集体收购或者租赁,然后和朱熹文化旅游公司合作,实现村民收入和村财收入双增长;二是依托朱子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荷塘项目,打造连片白莲种植面积400亩,配套旅游景观木栈道建设和道路“白改黑”,并推出“荷塘月色”景观建设,借助“生态银行”发展模式,把“文旅+农旅”的发展路子走好、走实,打通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通道,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真正实现生态保护、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