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莆田学院商学院“商行益播”实践队赴莆田市常太镇枫林村开展郑宅茶产业深度调研。活动通过“茶教研学+非遗传承+产业诊断”三维路径,探寻千年茶脉的守正创新之道,赋能莆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拇指和食指轻提茶芽,精准遵循 “三叶一尖” 标准,用指尖丈量茶苗的鲜嫩……在郑宅茶山,实践队员在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明雄指导下体验了传统采茶过程,实践队员们身着统一服装,在郑明雄先生的悉心教导下,化身 “采茶能手”。他们穿梭于茶园,在漫山新绿中俯身采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精妙,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青年先行”理念,用劳动传承非遗文化,以实践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队员采摘茶叶
跟随郑明雄的脚步,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制茶车间,一边聆听工作人员对郑宅茶品牌规模、经济效益的介绍,一边感受传统制茶技艺的魅力。从精心挑选鲜嫩茶青,到见证鲜叶在萎凋中蜕变;从感受摇青激活茶香,到亲手揉捻、包揉塑形,再到干燥工序封存醇厚茶香,每一道工序都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传统制茶技艺的繁复精妙。“一叶见千年,匠心传古今。从青叶到茶香,每一道工序都是对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实践队员梁鸿举感慨道。
郑宅茶作为莆田公共品牌,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文化底蕴,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市场营销学教师李震讲述道:“非遗传承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文化的赓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多方协同努力,让非遗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培养出更多具有文化底蕴、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为非遗传承与文化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实践队员观察学习制茶过程
当天下午,实践队对郑明雄进行了采访。郑明雄详细讲述了郑宅茶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分享了他在茶业发展中的个人经历与感悟。郑明雄所在的枫林村探索“公司+农户+基地”模式,通过发动群众开山种茶、引进设备、开办工厂,实现产销一体化,培育种植与营销大户,推动郑宅茶规模化生产。
在他和多方努力下,郑宅茶产业发展良好。截至2023年8月,仙游县茶叶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3200多吨,年产值达1.6亿元。访谈中,郑明雄还现场演示了泡茶的系统步骤。“传承中华文化,不是简单复古,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践队队员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传承的艰辛与价值。
财务管理系主任陈雪梅强调:“本次调研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范式,郑宅茶千年工艺与现代商业的碰撞,将为地方特色产业升级提供关键路径参考。”
实践队合照
未来,莆田学院商学院将继续引导青年学子投身文化传承事业,以实践调研为笔,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画卷。(莆田学院商学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