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村中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一群群红锦鲤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批批游客络绎不绝地走进村里。在东方军司令部旧址,72岁的退休干部张松青正在为游客义务介绍御帘村的红色历史文化。
御帘,从一个百废待兴的偏僻小乡村发展为国家3A级景区,这份成绩的背后,承载着乡贤张松青夫妇10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
捐资出力,改善乡村面貌
2008年初,刚退休的张松青,带着夫人张宝玉从福州回到明溪,受邀来到了御帘村做客。
“当年,我们刚走进御帘村口,就看到河面上飘浮着不少杂物,河道旁垃圾成堆,村里房屋破旧。乡村百废待兴。”张松青回忆道。
与村干交流后,张松青得知,御帘村财困难。于是,他先后捐资数十万元,助力乡村建设。
2008年,夫妇俩还住进村里,每天挽起裤脚,撸起袖子,带领村民整治村容村貌。春季,天气又阴又冷,夫妻俩冻得感冒生病,张宝玉因受寒双脚肿痛,但仍然带病坚持干活。
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要让村庄持续保洁,关键在于提升村民的保洁意识。
张松青夫妇印发了100余份环保宣传单,挨家挨户发放,并在村部和村民聚集地张贴《致村民一封信》,号召村民共同保护乡村环境。
“在他们夫妇的引领下,村民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了,改变了乱往河里倒垃圾、乱扔死动物的习惯。”村民张有圣说。
为了进一步改善乡村面貌,张松青与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拆移猪栏、谷仓,并带领村民整修村道、植树种草,让御帘村貌焕然一新。
他还先后分期分批购买了4万多尾红锦鲤放入村中小溪,村民们把这条小溪命名为鲤鱼溪,并自发地给鱼儿喂食。如今,鲤鱼溪成了御帘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遗余力,助推乡村振兴
“御帘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至今还较完整地保存着东方军司令部、红军医院等红色遗址,这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张松青说。
寻找红色历史遗迹,收集东方军入闽作战故事,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在县、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张松青夫妇与退休教师张正森忙得不亦乐乎。
2012年,御帘村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张松青与村两委抢抓机遇,精心策划,向上申请项目资金。这些年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完成了东方军司令部旧址、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南屏书院等古建筑修缮,并对140户古木屋进行屋面修缮和室内线路改造,建设村广场、停车场,打造油菜花种植基地、瓜果长廊、荷花池等农业观光项目。
“我把自己收藏的378枚毛泽东纪念章、1000多枚电信卡和1000多幅伟人图捐献给村里布置展厅用。”张松青说。
历时一个多月,张松青夫妇完成了御帘红色展馆、乡愁馆的设计与布置。张宝玉还小心翼翼地将378枚毛泽东纪念章拼成了一幅中国版图。
御帘村先后被列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7年,御帘村获批国家3A级景区。
2018年,夏阳乡投资2000万元,拓宽夏阳乡至御帘村公路。眼下,一条长7公里、宽7米的乡村旅游公路即将投入使用。
乡村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县、乡、村积极策划旅游项目,推出“红绿村游记”、民俗文化节、桃花节、丰收节、油饼节、糍粑节、农耕健身大赛等活动,御帘的乡村旅游日益红火,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
为让游客更加了解御帘,张松青主动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并根据乡村特色编了不少顺口溜。2009年至今,累计受众达9万多人次。
此外,为了挖掘紫云闽学文化,他与张宝玉精心收集整理有关村里的闽学资料,帮助设计布置紫云“闽学馆”,弘扬传播闽学文化。
2016年,张松青夫妇在夏阳集镇上开设“宝松收藏馆”,将个人收藏的陶瓷、根雕、电话卡、邮票、粮票、布票、字画等向游客免费开放参观。
“设置这个展厅主要是为了纪念《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这60个老年人形象陶瓷,寓意60岁以上步入老年人行列,我想让参观的人更加了解老年人,关心老年人。”“票证是历史的记载,当年,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如今,我们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出门走天下,我们要感谢党给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每一次,张松青总能通过收藏馆里的每件物品向参观者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张松青视引领产业振兴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为己任。他和省、市下派驻村干部储三军、韩小南一同助力御帘村两委积极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产业,发展药用材和绿化苗木种植,建成红豆杉基地600亩、珍稀观赏苗木200亩、山樱花基地150亩、油菜花基地200亩,引导村民创办起3家“农家乐”饭店,解决村里闲散劳动力,促进村财增收,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青年时代的张松青曾参过军,追寻报国梦。如今,他入党近50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范和共产党员的忠诚、干净、担当的本色,不断强化政治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常常为村里的党员上主题党课。2016年,明溪县委党校聘用张松青为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师。2018年,71岁的张松青先后代表县、市参加省“十九大”基层理论宣讲比赛,并获得市级“金牌宣讲员”,省“星级宣讲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