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完鱼、收割完水稻后,可以开始种植紫云英,来年再作为绿肥还田。”10月12日,福安市潭头镇下洋村旺禾鱼家庭农场,宁德市科技特派员陈丹薇仔细向农户了解稻鱼生态种养收成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农事进行指导。
下洋村平均海拔380多米,山间水源充沛、水质优良,种植梯田水稻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水稻种植效益低,如何增收致富成了困扰村庄发展的难题。2015年,当地村民从浙江取经,尝试引进“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在农技人员的指导支持下,引进俗称“田鱼”的“瓯江锦鲤”品种,并留种自然繁育,同时选种“野香优676”优良稻种。
据介绍,稻鱼共生种养是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少投饵料、少施肥料,利用鱼类吃虫、吃草、鱼粪肥田的特性,形成稻鱼共生的生态系统。每年3月,农户都会选好种鱼放到育苗池产卵培育,半年后再转移到大鱼池中饲养,等到第二年稻田插秧后一个月,就把鱼池中长到二三两的田鱼放到稻田里自然生长。
稻鱼共生效益如何?潭头镇下洋村旺禾鱼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石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稻谷可以收3000多元,鱼收3000多元,总共一亩地的收入就有6000多元,是平时种田的2倍。
不仅丰收,还节本。“稻田内有田螺、水藻等,我们就不用给鱼投放饲料。”张石贵介绍,尤其是每年稻花开的时候,鱼以稻花为食,不仅又肥又壮,鱼肉口感也更好。
稻因鱼而香,鱼因稻而优,下洋村通过“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不仅提高稻田的土壤肥力,防病、防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良好的环境也保证了田鱼的品质。据了解,今年,下洋村稻鱼共生种养面积约250亩,稻谷产量12.5万公斤,田鱼产量1.85万公斤,预计总收入150多万元,比去年增长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