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就要建好的公路,想到以后出行不用再颠簸,感觉很暖心,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德化县梁春村村民陈武炎说。近日,德化县春美乡梁春村陈庄角落现场施工人员正在抓紧对破损道路进行修复提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春美乡以党建为引领,致力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织好交通网 铺就幸福路
“以前,坐中巴到城关,坐一回晕一回。没什么事,他们都很少回家。后来家里买了小汽车,但二级公路还没开通,他们大多选择走高速到大田,再从大田回到乡里,时间虽然差不多,但是路好走多了。”村民苏秀循说。
据了解,二级公路开通之前,通往春美乡的道路异常崎岖,成为许多人的梦魇。当时,从春美到大田县城只要半小时,可从春美到城关却要一个半小时。不少村民采购物资、看病就医都选择去大田县城。
春美是个地道的农业乡,农特产品丰富,但“山高路远、道阻且长”,收购商望而却步。改善交通成为当地群众们的热切期盼。春美乡党委、政府抢抓机遇、上下奔走,下定决心要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春美乡二级公路建设终于提上议事日程。虽然所经路段地质复杂、征安迁任务繁重,但大家深知这是必须拿下的一场攻坚战,只有迎难而上,春美乡才能赢得更多机遇、乘势发展。
终于,群众翘首以盼的二级公路在2019年年底正式通车,春美乡到城关只需40分钟。最关键的是道路不再弯曲,回家不再是折磨。目前,春美乡已实现村村有路灯、各角落铺设水泥路,全乡公路里程达118.5公里,形成了各村相连的五个环形路网,不断铺就农民群众的“幸福路”和乡村驶向振兴的“希望之路”。
产业兴旺 农家富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另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轮”。
黄花菜是春美乡的特色产业,长期以来价格不错、销路也不愁,但村里的老书记老苏却高兴不起来。他说:“村里大部分人在外务工,许多黄花菜地都荒废了,很可惜。传统农户闷头种地,种植分散,不利于产业长远发展。”
老苏的担心不无道理。产量上不去,规模效应没形成,谈何产业振兴?
为了鼓励扩大种植,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春美乡制定了黄花菜产业发展奖补措施,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促使土地经营区域化、规模化,创办“十八格”农产品有限公司,推动成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品牌打造与推广,推动黄花菜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春美乡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十八格”黄花菜先后入选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和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品牌价值不断攀升。现在,群众仅种植黄花菜每年可增收1万多元,看着丰收的景象,村民们都说黄花菜就是村里种的“致富花”。除了打造“十八格”黄花菜这张“金色”名片,春美乡还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建成全省最大的棘胸蛙养殖基地和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村民富裕,乡村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里先后建设了黄花菜公园、萱语蛙声文化园和口袋健身公园等,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古村新韵 留住乡愁
“每次重走古街,眼前浮现的都是过往的喧嚣和年轻时的岁月。”得知乡政府要对古街进行保护提升,打铁匠梁师傅关切地问:“你们是修缮还是重建啊?修一修就好,重建可就失去味道了。”
“十八格”古街,有着200多年历史,曾是通往大田的古官道,也是繁盛一时的山区集市。梁师傅年轻时就曾在古街上开过铁铺、安过家,生活了大半辈子。风雨春秋几轮回,几度春秋成往事。如今古街早已没落,繁华不再,但“十八格”作为春美乡的文化符号,永远镶嵌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诉说着浓浓的乡情乡愁。
为了做好古街保护,春美乡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开展古街风貌保护提升,最大程度留住古街原有的韵味。同时,串联古村、古树、古桥、古寺等历史文化遗产,打造“五古”丰登特色人文旅游线路,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此外,春美乡还加强古厝、古民居的活化利用,通过保护性修缮改造成为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平台,让古厝、古民居不再破败沉寂。历史文化名人苏履吉祖厝绵远堂、苏履吉教学点登第楼和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苏氏祖厝世德堂,先后被打造成为传承孝廉文化、私塾文化、家风家训等传统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间,构建乡愁情结下的精神家园,不断激发着人们尊崇优秀传统、热爱家乡的热情,传递着乡愁中国、文化中国的价值导向。
下阶段,德化县春美乡将持续巩固深化省级文明乡镇创建成果,以争创国家级卫生乡镇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着力绘就春美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