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直下雨,我们来看看水质情况……”近日,龙岩漳平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驱车奔赴拱桥镇梧地村拱桥溪入河口、芦芝镇圆潭村溪南溪入河口、新桥镇城口村曳船坂溪的三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行常规巡查。工作人员详细查看了监测站的日常巡查记录、校准记录表、标样核查记录、试剂更换记录等,检查仪器运行情况及取水点周边环境,并开展第一季度盲样考核工作,确保监测站正常运行,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漳平市境内九龙江的支流众多,是厦门、漳州的主要水源地。2017年,该市以被列入福建省综合治水试验县为契机,积极谋划“十四五”期间水安全保障和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组织实施水利工程。漳平生态环境局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小流域水质普查、落实河长责任等工作,改善水流域环境,巩固、提升流域水质。
科技赋能 补齐治污短板
去年3月初,设立在新桥镇城口村曳船坂与三明永安市西洋镇交接断面处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显示,该入境溪流水质下降,常出现劣V类。根据河长制跨境流域共同协商处理机制,当年3月23日,漳平生态环境局、河长办、检察院、法院、新桥镇政府等相关人员,赶到永安市西洋镇,会同永安市河长办和西洋镇开展河长制跨境上下游联动整治行动。两地人员一起到西洋镇黄土坪与新桥镇城口村交界村庄察看,查找导致水质下降原因,排查污染源,并现场制订整改整治措施。通过两地政府的努力,该入境断面平均水质重新提升至Ⅲ类。
“水质自动监测站是24小时自动监管,一旦发现水质超标,我们就会第一时间通知所属乡镇开展污染源排查,采取相应措施并形成排查整治报告。”漳平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水质自动监测站是漳平境内的13座小流域在线监测自动站及两座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全天候进行实时自动监测,检测系统每4个小时会自动抽水取样检测,检测后工作人员会将数据上传至漳平市智慧环保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网格化的水质在线监测。
2019年底,在漳平境内8个重要入境断面及5个主要支流入河口建设1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搭建监控中心平台及漳平市智慧环保综合管理系统,并成立龙岩市首个藻类应急监测实验室。该项目于2020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入境漳平的重点流域及九龙江支流入河口水质的实时监控,使漳平水质监测实现了从被动监督到主动预警的转变,极大提升了水质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为水质安全增加了一道防护锁。
创新机制 完善水环境防控机制
漳平市智慧环保综合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了水环境自动监测能力,更好地对水环境生态进行保护,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
2020年漳平市全面推行“民间河长制”,8名民间河长监督员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对河道进行不定期巡查,自发地对河道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建立相关部门与民间环保志愿者联合小流域治理的机制,成立“绿水青山守护者”志愿服务队,全民行动打好碧水保卫战。
2021年以来,漳平市2个国控和10个省控断面及3个省控小流域监测断面综合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达标率100%;该市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境内六大支流水质保持在Ⅱ类水。
全民参与 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我们每周末都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比如巡查河道、垃圾分类等活动。1月14日,我们对和平镇和春溪进行巡查,发现村民在河道边养鸭子,污水直接流入河道,并且存在垃圾桶随意摆放在河道两旁、村民生活垃圾倾倒河道等情况,当即将情况向和平镇通报,次日,和平镇便组织开展整治,并将整治好的情况反馈到志愿者群里。”漳平市环保志愿者介绍,“绿水青山守护者”志愿服务队于2015年建立,当时有40多名志愿者,而如今志愿者队伍已发展至2000多人,遍布该市各个乡村。
五年来,漳平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曾经“放荡不羁”的污水被“驯服”,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随着水环境的改善而提升,越来越多的村镇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动景象。
漳平生态环境局局长胡育提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围绕“农村治水”工作目标,以流域“河长制”工作为总揽,对症精准治污,强化技术支撑,着眼常态长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重点开展溪南溪口国控断面水环境专项整治、小流域治理专项行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专项行动,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齐生态环保短板为导向,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生态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