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秀屿:水映初心暖民心
2022-10-14   作者:林英   来源:湄洲日报

图为土海湿地公园水清景美。

整治后的埭头溪水清堤固。

莆田市秀屿区148个行政村通上自来水,日供水量19万吨。秀屿区(含湄洲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获评优秀等级。实施海堤除险加固及海堤应急加固工作,率先落实堤长制,开展水库物业化管护。

水利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建区以来,莆田市秀屿区水利局紧盯群众关切,扎实抓好水利工作,办好民生实事。尤其是近年来,该区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全力保障群众安全饮水,持续开展河道整治,稳步推进防洪固堤,让人民群众获得水利建设发展所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力保供水 保障民生水利基础

“一拧开水龙头,干净的自来水就流出来了,再也不用打井水了,也不用担心因为干旱喝不到水了。”埭头镇英田村村民林东曦近日对记者说。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然而,此前由于该区一家民营自来水厂管理不善、经营困难,导致部分村民家未实现通自来水。

秀屿区水利局局长沈国辉介绍,今年6月,按照“整治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点题整治部署要求,该局认真开展摸排,推进问题整改。实行“一日一报”“每周两推进”“三专班划片督导”等工作机制,加快组织乡镇核实每一户未通水的实际情况,将未通水原因分类为非工程与工程原因,并细化到村到户的整改方案,分类施策,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多方筹措资金保障施工。积极协调镇、村及水厂对破损的供水管道进行片区修复,启用高压泵房,为民营自来水厂供水区域用户恢复供水。截至9月10日,摸排出未实现通水入户的5016户全部恢复通水。

一直以来,秀屿区地表水资源极为缺乏,且咸淡水混合,每年可拦蓄的地表水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2007年以前,仅有几家镇、村办的水厂,大多数村民只能饮用地下水,水质较差,许多地下水受海水渗透还是“苦咸水”。

秀屿区紧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争资争项”,科学规划论证,强化设计施工,实施了一批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007年实施平海湾跨海供水工程,从东圳引水,完成南日岛供水体系建设;2008年实施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铺开供水管网建设;2010年实施海岛村供水工程,将管网延伸至6个海岛村;2012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金钟引水,建设原水第二通道,实现双水源供应;2016年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埭头半岛部分未通水的高海拔自然村建设二次供水;2018年底实施高海拔村供水工程,将自来水管道铺设至剩下的3个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上的村,全面完成埭头半岛供水管网系统,实现供水全覆盖。

一项项水利工程用情用力,一代代水利人默默付出,使得农村群众饮水、用水生活难题得以解决。目前,秀屿区共建设5个水厂及一个一体化净水装置,148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自来水,日供水量19万吨。

眼下,该区着力加强埭头半岛供水管理,做好饮水安全点题整治后半篇文章,确保群众不仅能“喝上水”,还能“喝好水”。

整治河道 构建生态水利体系

今年6月,全国首批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实施情况终期评估结果公布,秀屿区(含湄洲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获评优秀等级。

据介绍,秀屿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埭头溪、炉厝溪、凤岸溪、溪顶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大蚶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工程等5个水利子项目,以及秀屿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埭头镇滨水生态修复工程等2个其他行业整合子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秀屿区结合滨海水系特色,选取以埭头半岛片区作为实施范围,通过实施清淤疏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等措施,达到恢复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打造治理样本等目标。通过建设景观节点、生态跌水堰、亲水平台,不仅改善了河道水质,还丰富了景观内涵,提升村容村貌。

日益变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秀屿区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曾经,这里河道基础薄弱,水环境问题一度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群众健康和幸福指数。

秀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河道整治和水生态修复,从2012年起,启动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并积极向上争取河道建设资金超亿元,涉及山洪沟治理、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内河整治、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等。据统计,目前全区已完成88公里河道整治,67公里正在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秀屿区创新融资模式,探索EPC、PPP承包模式,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EPC工程(一期)、木兰溪流域秀屿片区水系综合整治PPP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笏石溪河道综合整治PPP工程等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工程”,对全区约160公里的河道开展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系统功能。其中,投资2.02亿元,用于提高土海水质及周边水环境治理,提高土海滞洪及行洪能力,结合步道、休闲广场等措施,将土海建成集防洪、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综合性场所,打造水流域治理精品工程。

为着力破解“原水缺、补水难”问题,该区创新工作思路,多管齐下,协调利用东圳渠道将水源引入河道,补充土海水利河流生态基流,增强河道自净功能;在河道适当位置筑坝建塘,增加蓄水滞水能力,留好过境客水,扩充河道水存量,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水体自净力;在PPP工程中,建设水系内循环体系,通过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回流进入土海流域,补充生态径流。

一方面推工程治理,一方面抓长效管护,确保“建管”两手抓。2017年起,秀屿区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构建管理体系、严抓河长履职、凝聚部门合力、开展专项行动、实施“人防+技防”、设立“乡愁河长”等,进一步加强河道管护力度。去年,该区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名列全市第二。目前,6个省定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由原先1个达标变为目前全部合格,且水质合格率稳定在81%,优良率达31%。

防洪固堤 筑牢安全水利防线

连日来,在石门澳产业园滞洪区清淤及配套工程项目建设现场,秀屿区水利局工作人员积极协调业主督促施工单位加快进度,确保工程于年底前完工,为石门澳产业园招商项目落地奠定基础。该项目总投资8.9亿元,为石门澳片区防洪防潮排涝工程之一。

近年来,为推动临港产业发展,秀屿区谋划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先后完成东沁片区防洪防潮排涝工程、西园片区防洪排涝工程、石象片区防洪排涝工程等,有力保障各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和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秀屿区拥有海岸线343.3公里,海堤66条131.7公里,水库29座,重点山塘35座。由于海堤、水库、山塘大多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防线长且挡潮标准不高,遇到强风暴、强台风等天气,常有险情出现,沿海发展、群众安全受到较大威胁。

为此,该区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海堤除险加固及海堤应急加固工作,于2016年底完成全区病险水库基本加固。2020年,投入453.5万元开展29座水库物业化管护。去年,率先推动辖区66条海堤落实海堤堤长制,明确各类堤长的主要职责和工作要求,并组织镇、村力量加强海堤日常巡查,确保堤后群众生命财产和海堤财产安全。

夯实水利基础,润泽一方百姓。站在新起点上,秀屿区水利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抢抓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苦干实干,勇毅前行,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