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有着“十里长廊”之誉的龙岩市长汀县馆前镇,眼光所及之处,看不到在耕地上植树等耕地“非粮化”行为,也未出现弃耕、季节性撂荒、多种种植改为单一种植等现象。
前往考察的龙岩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陈学良不禁发出感叹:“我去了馆前镇的几个村,竟然没有看到一块抛荒地或撂荒地,这在龙岩市是不多见的,值得好好总结经验,并在全市推广馆前镇保护耕地的做法。”
党政同责 十年耕地不减少
馆前镇地处长汀、宁化、清流、连城等四县交界处,是长汀县连接闽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现有耕地2.55万亩。馆前镇自然资源所所长刘永辉介绍,根据全国第二次、第三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馆前镇耕地面积由2009年的25931.85亩增加至2019年的26170.2亩,增加238.35亩,同期人口则增加699人。
按照常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加上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耕地损毁,耕地面积减少是必然规律。馆前镇是如何做到不减反增的?
近年来,馆前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馆前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明确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全镇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从组织层面加大耕地保护,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提升耕地保护效果。按照基本农田“五不准”标准,镇政府将2.36万亩耕地保有量责任指标下达到各行政村,镇与村、村与村民小组签订《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镇政府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耕地保护政策。镇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及驻村工作队分片包干,对各行政村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和村民建设用地进行分片巡查,责任到人。
广泛宣传 耕保意识入人心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纵观馆前镇耕地面积不减反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无助”的土地在这里得到当地村民的呵护。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行走在馆前镇的乡村道路上,随处可见大幅的耕地保护宣传标语,这些标语警示当地干部群众要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村(居)两委干部负责的镇、村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是馆前镇做好耕地保护的一个亮点。近年来,馆前镇坚持把耕地保护宣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在镇、村主要路口,重要路段设立永久固定宣传牌、大幅横标等形式,潜移默化地把宣传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告示给村民。在各行政村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醒目处,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意牌,用图文和保护区影像资料,清晰标注所在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保护面积、保护措施、管护责任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并由此形成“地动我知,违法我管”的良好局面。
由于该镇耕地保护宣传得力,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做到了家喻户晓,全民耕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呈现出爱惜耕地的人多了,乱占滥用耕地的人少了;耕地面积增多了,荒芜耕地少了;村民建房申请占用荒坡地旧宅基地的多了,申请占用耕地的少了的局面。
因地制宜 科学轮作地不闲
为挖掘粮食种植潜力,馆前镇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打出科学轮作组合拳,向时间和空间要增量。
“一地多收”,该镇根据本地气候、土质条件,采取奖补等办法,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采取“烟(草)─(晚)稻─(蔬)菜”科学轮作套种的模式,支持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蔬菜,增加农户收入。
在陈莲村丘坊段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间,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丘华春介绍,原来这里是一片河滩地,一遇山洪,周边的耕地就遭了殃。2019年,在长汀县自然资源局的支持下,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砌筑了河堤,新建了田间道,使这片土地集中连片,增加了有效种植面积,这里新增的120多亩耕地成了农户的“香饽饽”。第一季种烤烟,第二季种晚稻,有些农户等晚稻一收割完就忙着翻土整畦种蔬菜。
据了解,2021年,馆前镇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53567亩,其中玉米3370亩、甘薯2310亩、水稻21070亩、蔬菜9542亩,粮食总产量9180吨。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6833亩,种植烤烟12197亩,产量31776担,产值约6400万元。
严格管理 依法用地成常态
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馆前镇聘请了镇、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12名同志为特邀自然资源监察专员兼行风监督员,聘请14名村主干为专职监察员兼土地信息员。全镇设立土地动态举报电话16部,设立举报箱15个。同时建立了土地动态巡查制度,由镇长牵头,自然资源所会同镇综合执法队采取日常巡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每月对各行政村土地动态巡查不少于5次,切实加强全镇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控制,严格核定用地标准,明确界定农村宅基地使用对象。对巡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用地问题现场处理。
与此同时,馆前镇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契机,积极稳妥引导偏僻山区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由分散建房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杜绝中心村以外私批乱建现象的发生。镇党委政府每年底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各村基本农田保护开展实地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全镇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五年来,馆前镇利用旧宅基地、旧房改建改善生活居住条件的261户,面积2.4万平方米,未出现一户农户建房占用耕地的现象。有2名村两委干部因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未做好,耕地保护措施执行不到位而被取消评先资格。
开源节流 耕地焕发新生机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中,而要实实在在落实到耕地上。馆前镇在做好米粉特色产业这块“金字招牌”的同时,引导新农人或种粮大户着力打造高质优质良田“特色招牌”。
“过去,田块零散,道路不畅,土渠输水,大水漫灌;如今,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效益也高了。”行走在馆前乡村,当地农民对近年来耕地开发与保护所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馆前镇综合执法队队长、镇分管耕地保护工作的领导易元金介绍:“这几年,我镇重点做好了耕地保护的加法和减法。加法就是通过开展旧村复垦、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全镇新增耕地面积600多亩,减法就是我们日常在工矿企业建设,道路桥梁、公共建设项目以及农村村民建房这一块,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杜绝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资源。”
五年来,馆前镇共验收完成县级耕地开发、旧村复垦项目6个,投资352万元,新增耕地157.62亩。实施高标准土地整理3587亩,实际新增耕地86.8亩。今年计划实施旧村复垦、综合土地整理项目4个,预计投资1531万元,产生新增耕地38.53亩,整理规模8038亩。
据统计,五年来,全镇共整治旧房,腾退集体建设用地40.5亩,绿化面积0.66万平方米,打造口袋公园、微景观等13处,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