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三农丨典型案例㉖:科技“甜”了蔗农心
2022-07-19   来源:福建省农科院

“这里应该再深一点,还有这块有种植问题……”炎炎夏日,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石屏村的黄皮果蔗种植地里却人头攒动。原来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亚热所”)副研究员张树河正在指导一户种植户进行田间管理,围拢的人群都是来学习的周边种植户,俨然一个小型现场观摩会。而像这样的“现场会”,经常因为一个电话而形成。

image.png

石屏村是云霄县小有名气的果蔗种植村,其产业发展与张树河关联密切。过去,石屏村因为没有主导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缓慢,一度是漳州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如何增收致富是全村上下关心的一件大事。2018年,经多方研究与考察,石屏村引进种植了近30亩黄皮果蔗,探索富民产业。

由于是初次种植,村民们缺乏果蔗栽培技术与经验,产业发展举步维艰。村民急需果蔗优质高产栽培的科学管理技术支撑,以提高果蔗的品质、产量与商品性。恰逢漳州市科技局深化推进国家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行政村全覆盖项目,“懂甘蔗”的张树河响应科技扶贫号召,成为石屏村科技特派员。

夯实发展基础

作为科技特派员,张树河深知想要产业发展得好,提高种植户们的种植技术和水平是基础。一方面,他积极组织开展“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会”“果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等帮助石屏村与邻村培养果蔗科技人才,提高农民素质与种植积极性,从而做大做强当地果蔗产业。另一方面,他走进田间地头,针对果蔗水裂、梢腐病、施药过多等实际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种植户现场讲解与指导,并把自己的联系号码留给村民,方便随时咨询。

image.png

张树河扎实的专业技术和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在他的指导下,石屏果蔗杆长、株粗、质好,深受外地收购商的青睐,收购商们纷纷上门订购。石屏村村民江树金说,第一年试种的果蔗,早早就销售一空。

由于经济效益显著,如今石屏村建设了高产示范面积90亩,辐射推广600多亩,带动邻近车圩及坡兜等多个村庄兴起种植果蔗的热潮。

延长产业链

2020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村民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正常的生产与生活,也给石屏果蔗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2万多斤黄皮果蔗滞销了。

image.png

了解到消息的张树河心急如焚,他急忙协助村企联系浙江蔗商进村收购。同时,建议石屏村延伸产业链,发展红糖加工。同年3月,在张树河所在的亚热所副所长洪建基支持下,石屏村首批3000余斤黄皮果蔗加工成为红糖产品,价值较加工前增加2倍以上。

据了解,三年多来,张树河和他的同事们一道,围绕石屏果蔗产业扶贫需要,制订了“科技+特色产业+新型主体+示范基地+贫困户”帮扶机制,先后有15批69人次科技人员深入石屏村,为石屏村果蔗种植户提供土壤、种苗、种植、市场、加工等关键环节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先后推广新技术3个,培养基层技术骨干7人,推动实现经济效益900余万元。(福建省农科院供稿)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