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长泰区陈巷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抓住人才振兴这一关键环节,通过亲情感召、温情接纳、热情服务,不断优化返乡创业环境,促进“鸿雁”归巢注资,孕育懂农业、惠农民、爱农村的“新农人”,服务乡村振兴大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营造“新农人”孵化氛围
为加快融入现代市场,陈巷镇坚持以政策支持和广阔舞台吸引乡贤带着资金、技术和项目“归巢”。
为提升新农人在新农业、新农村建设中的专业性,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陈巷镇每月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推动本土专业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操授课,课程涵盖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内容,提高专业技术运用水平;与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在西湖村共建科教基地,研究鲜食玉米化肥减量增效、土壤酸化改良和新品种引进等内容,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助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巧借西湖电商直播平台,创建新媒体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举办电商产业培训活动,组织对电商销售感兴趣的人员参与培训,进行手把手教学,培育三农领域“新网红”。
陈巷镇紧紧围绕服务,引领陈巷乃至全区电商产业发展,创建新媒体“村播”人才孵化基地,联合西湖村返乡优秀企业家刘发来投资的福建省海能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负责孵化基地的经营管理、卖家指导、对外招商,大力推动队伍“职业化”建设,每月承办不少于3期培训班,培养一批“新农人”,让村民在家门口直播带货、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西湖直播基地现已开办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超500人,开播时长120余小时,商品曝光率达20万人次。为乡村振兴发展培育新农人、为开创农业新业态注入新的活力。
倾力推广“互联网+”赋能致富
陈巷镇根据当地实际,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探索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模式,引导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手机作为“新农具”,直播带货变身“新农活”,成就“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互联网+”新风景,依托西湖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民带货直播间,把生产和销售通过电商链入市场,推广产销一体化模式,培育三农领域“新网红”,推动本土优特农产品的产品“线上化”,共开设3个专业直播间和1个助农直播间、开放农产品展示中心,为农户个人、实体店、农企等提供直播带货平台,坚持优质优价的原则,通过订单形式向农民收购农产品,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被动、价格波动、市场局限等问题,让农民种得安心、卖得放心。建立品牌形象,从文化宣传、活动包装、产业营销等入手,讲好产品背后的故事,推动特色农产品价值延伸。
打造“集约化”生产基地
近年来,陈巷镇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苑山、西湖、石室、雪美等村共8100多亩高标准农田,推动万亩生态农田形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格局,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实施十五户陂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灌排服务,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发挥“智慧陈巷”平台作用,掌握气象变化、耕地保护、水利水文等情况,主动识别、精确定位、及时预警,有效监测水量水质,预防秸秆焚烧,实现信息化管理。
2021年西湖村实施村庄道路硬化超25公里,方便机械化设备使用,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争取省级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360万元,建设玉米交易中心、农贸市场、机械冷库,配套现代农业产业园、物流园等,招引中国邮政入驻西湖电商直播基地,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
致力推动“品牌化”农特产品
陈巷镇转变发展观念,打造西湖电商产业基地,围绕“闽南都江堰”十五户陂这一长泰名片,以陈巷农特产品为主营对象,结合各村特色打造高优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示范区,推广“西湖黄金果蔗”种植1100余亩,年创产值超2000万元。种植青枣约500亩,获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特优级气候优质农产品认证。
同时,陈巷镇持续做大做强做优莲雾、芭乐、圣女果等品质好果;激活妙韩、宝绿、闽圆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订单式种植蔬菜,稳定百姓“菜篮子”。种植户严把品质、提升工艺,使用地标性包装,提升吴田地瓜、长泰砂仁等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打造本土品牌,统一运营、规范管理,实施标准化无公害检测,以产地直销和绿色健康为口碑,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长泰区委乡村振兴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