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三农 | 典型案例㉓:圆梦百合“芯”
2022-06-21   作者:何菁锦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科技服务三农  典型案例㉓:圆梦百合“芯”24.png

雨过天晴好风光,醉美百合沁人心。在南平市延平区,种植户江玉清正忙着查看国产新品种百合长势,他手里这批百合花苞大、花期长,市场接受度和客户回头率高,品质可媲美进口种球种植的百合花。

“以前种百合,种苗成本很大,一粒种球的价格平均要三元左右,最高到四元,而且随着市场行情,说涨就涨,种植户根本没有还价的余地。”回想起过去百合花种苗“卡脖子”问题,江玉清叹了口气。据了解,延平区是“中国百合之乡”,全国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之一,全区百合种植面积近1.2万亩。然而长期以来,此地的百合花种球一直依赖于进口,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制约了百合产业的发展,也大大挫伤了当地花农种花的积极性。

科技服务三农  典型案例㉓:圆梦百合“芯”312.png

打破垄断 实现“种球自由”

“百合的种球就相当于其它作物的种子。种球如果由国外来进口,那都是他们定价,他们来控制整个种源。”福建省农科院园艺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林智敏博士表示,只有解决种球的生产技术,也就是突破这个“卡脖子”技术,才能实现百合的“种球自由”。

为此,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所园艺生物技术团队历经20余载不间断地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百合籽球的培育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再次集成发展“小鳞茎—籽球—商品球”三级繁育体系,熟化百合籽球繁育工艺技术,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厂化设施设备。2019年,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福建成功山水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产化百合种球繁育生产基地,并落户南平市延平区大横镇大横科技园区,建成全国首家香水百合籽球繁育工厂。同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规模化的百合种球复壮基地,全面推广国产化优质种球,为百合种球工厂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形成相应的规模生产能力。2020年,延平球根花卉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以“华东球根研发及育种现代农业项目”入围延平市政府专项债,总投资3.3925亿元,年产规模目标3000万粒百合籽球。

科技服务三农  典型案例㉓:圆梦百合“芯”796.png

产研合作 聚力提质增效

“试种国产百合花种球,成本降低了50%!”“干起活都更来劲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延平区花农卢柳余高兴地说。去年,他试种的30亩国产百合花种球开出的花朵,行情好到每支均价7元左右还仍供不应求。

林智敏介绍,种球繁育国产化,首先带来成本优势,而且可以减去冷库保存的时间,大大降低百合种球的养分消耗,提升鲜花品质,同时国内生产者可实现自主调控茬口,错峰上市,反季节繁育种球。

科技服务三农  典型案例㉓:圆梦百合“芯”995.png

为了让百合籽球繁育工艺技术落地生根,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延平区政府共同创办“华东球根花卉研发中心”。研究团队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对百合品种进行适应性改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本土自然环境的新品种,改变延平区种植结构单一的局面,使得30余家企业、合作社实现百合种植结构优化。同时,省农科院生物所园艺生物技术团队组织召开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现场示范与交流现场会,通过生产技术的系统性指导,在南平推广种植逾8000亩、年产值超4亿元。此外,积极引入食用、药用百合新品种,辐射整个华东球根花卉产区,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下一步,省农科院生物所园艺生物技术团队还将通过“科技创新+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模式,创制具有自主研发成果的国产化种球“三级”繁育技术,创新百合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打造“延平百合”种球品牌,带动省内武夷山脉区域种植,实现国产种球全国推广应用,有效振兴百合花卉产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