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三农网龙岩6月13日讯 “晴三天,尘满面;雨三天,泥满田;水淹火烤到哪年?”这句民谣是过去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的真实写照。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草木难活,红壤遍露,山岭到处是一道道赤色的沟壑。数十年来,几代长汀人筚路蓝缕,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与百万亩荒山作斗争,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将一座座“火焰山”变成了绿水青山,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
2017年以来,在福建省农科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由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联合院牧医、果树、土肥等专业研究所,以支部建设为引领,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组建了长汀县科技扶贫科特派团队,围绕河田鸡、百香果、毛竹、稻(莲)鱼(虾)等特色主导产业,创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通过“科技+经济主体+农户”的方式,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实现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兰秀家庭农场河田鸡养殖基地
一棵小草,保住一方生态
来之不易的生态长汀孕育了许多地方农业特色,其中河田鸡养殖就是极具区域性的特色农业产业。蓝晓红是长汀县河田镇兰秀家庭农场主,当年承包荒山种树的她深刻地感受到水土流失的“伤害”。兰秀家庭农场作为成规模繁殖和供应河田鸡种鸡的企业,是当地河田鸡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兰秀家庭农场不仅供应种鸡,也利用基地的自有山林进行规模养殖,尽管采取轮茬换区养殖,但放养过河田鸡的林下草木生态恢复十分缓慢,有的甚至发生土壤裸露、土层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面临威胁。蓝晓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7年经县里牵线,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专家来到兰秀家庭农场。针对河田鸡养殖生态及品质提升问题,专家建议采取林下科学种草、合理划区轮牧的生态种养模式。根据“药方”,在福建省农科院专家辅导下,蓝晓红开始分春秋两季在养殖轮休的林下种植牧草、中草药,不仅营养价值高、提高鸡的免疫力,而且长速快,林下很快恢复绿色,当准备放养新一批河田鸡时,轮休区的林下生态已经基本恢复,然而更让蓝晓红惊喜的是,这一批河田鸡很少发生疫病,鸡肉的品质也明显提升。
河田鸡孵化车间
好品质会“说话”,兰秀家庭农场河田鸡品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订单纷至沓来。兰秀家庭农场现有存栏种鸡2万多羽、商品鸡1万多羽,每年出栏鸡苗就达150万羽以上,常年带动周边20个贫困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兰秀家庭农场河田鸡生态种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吸引周边养殖场竞相效仿。兰秀家庭农场2019年获评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021年8月,河田鸡林下生态种养模式技术集成示范科技项目通过专家验收,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推广的林下种草生态种养模式,有效地破解了河田鸡养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降低疫病发生率,提升河田鸡肉质,使河田鸡产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河田鸡产品包装
为保障长汀县河田鸡产业品质和稳定的市场供应,兰秀家庭农场牵头成立了河田镇河田鸡产业协会。据了解,2020年长汀县河田鸡产业规模达到年出栏700多万羽,产值4.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
一项技术,盘活一方产业
在福建得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里,一群当地农民正在熟练地嫁接百香果苗。这种嫁接苗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尽管比普通苗价格高出不少,但百香果种植户就是愿意多花钱买这种嫁接苗,因为嫁接苗移植易活、病害少,产量和品质稳定。嫁接苗不但让得心公司获得稳定的市场收益,而且促进了长汀县南山镇及周边乡镇的百香果产业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工人在大棚里嫁接百香果苗
然而三年前,病苗、死苗的问题一度困扰着得心公司,也让百香果种植户们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百香果是福建的特色产业,也是长汀县许多乡镇的富民产业。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栽培年限的增长,百香果各种病害开始滋生,品种退化、品质下降,产业效益不断下滑。
“要让百香果种植过程少得病、品质稳定,就得从种苗入手,既要繁育新品种,也要对种苗进行脱毒嫁接。”得心公司总经理钟海洋说,在福建省农科院长汀县科技扶贫科特派团队的指导下,公司掌握了百香果脱毒组培育苗技术和嫁接技术。从此,得心公司的嫁接苗成了种植户的“定心丸”。由于得心公司所在地区百香果种植户集中、规模大,基地也逐渐发展成为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百香果品种试验示范和改良场。
得心生物科技公司百香果新品种
福建得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百香果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型企业,除繁育和供应百香果种苗外,公司还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农户”方式,常年带动周边农户100多户种植百香果4000多亩,产值达700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48户,用工高峰时在公司务工的当地农民达100多人。
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荣获“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0年11月5日,时任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到福建省农科院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期间,现场连线在进行百香果科技服务的团队成员韦晓霞,为百香果产业发展点赞,为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点赞。2021年7月,福建省农科院帮扶指导的以百香果为产业特色的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荣获“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南山镇镇长曹景才表示,百香果是南山镇重要农业产业,过去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推手,现在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福建省农科院的科技支撑下,我们有信心将百香果产业进一步做深做实、做大做强。
一个支部,带富一方百姓
长汀县河田镇车寮村过去是个贫困村,如今成了周边村镇有名的小龙虾养殖“黄埔军校”。“这得益于与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党支部共建指导。”车寮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华对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科技帮扶竖起了大拇指,“以前村里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就怕技术没把握做不好,自从有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帮扶,大家都觉得有了靠山,心里有了底”。
长汀县河田镇车寮村党群服务中心在福建省农科院对接项目的支持下焕然一新
在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党支部共建帮扶下,车寮村的河田鸡、百香果、小龙虾和槟榔芋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克氏原螯小龙虾、澳洲小龙虾为主的小龙虾养殖产业更是成为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新特色。
莲—萍—虾立体生态养殖模式
刘栋美是长汀县虾哥种养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作为车寮村的村民,在他看来,回乡创业是出于村里党支部班子想发展、求发展的感召;合作社能做出效益,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离不开福建省农科院的科技“后盾”。虾哥种养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澳洲小龙虾、克氏原螯小龙虾等种苗供应和技术服务。几年来,在福建省农科院长汀科技扶贫科特派团队的帮扶指导下,以红萍综合应用饲养示范,推广“稻(莲)—萍—虾”立体种养模式,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提高小龙虾品质,深受市场青睐。合作社“饮水思源”,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结合自身的生产应用实践经验,常年无偿传授养殖技术,带领周边村镇的农户稳定增收致富,合作社理事长刘栋美也因此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福建省农科院专家观察澳洲小龙虾长势
四年多来,福建省农科院长汀科技扶贫科特派团队累计组织科技人员下乡240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8项;建立示范点、片、基地10个,示范面积0.6万余亩,推广面积2万亩,《科技日报》、《福建纪检监察网》等媒体专门报道了长汀科技扶贫科特派团队科技扶贫工作。通过支部共建帮扶、科技人员点对点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福建省农科院长汀县科技扶贫科特派团队以党建引领促科技服务,以科技服务助产业发展,在闽西“红土地”上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图景。(郑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