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陈成华,1991年生,现任福州市平潭县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先后获得2021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农村创新创业明星”、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荣誉和称号。
陈成华(右)和弟弟一起察看今年的甘薯品质
从一名普通打工者成为一名“新农人”,从对农业的一无所知到满腹农业经,从20亩地到1400亩……八年时间,陈成华培育出了一个拥有上千亩土地的现代农场,带领合作社50多名社员共同富裕。谈起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陈成华为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们都是用“轻松”“省心”来总结。
机械化改变传统农业
在回乡务农前,陈成华一直在外地从事隧道工程工作。随着平潭旅游的开发发展,花生、甘薯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效益凸显,家里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父母年龄渐长,顾不过来。2014年,孝顺的他辞去在外务工的高薪,回到家乡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平潭的滨海沙壤土特别适合种植花生和甘薯这种根茎类农作物。但种植过程繁琐,费工费时,尤其是农忙时节用工短缺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陈成华觉得平潭的农业不应该止步于此,为了做大、做强家乡的种植行业,陈成华把弟弟也拉入行,一起创办了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算用自己的想法走出一条平潭农业的新道路。
成立了合作社后,陈成华通过流转租用土地,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为了种好菜,陈成华利用农闲时间,学习最新农业政策,学习农业技术,有机会就报名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带头人、无公害内测员、农机技术等培训,每次学习后,就在自己的田里反复试验。
通过不断地学习,陈成华深刻领会到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机械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但平潭田块小而分散,北方的大型机械不好用。
陈成华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便寻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支持,根据南方耕地特征,对现有机械进行改良。经过改进,栽插机可达到25厘米的合理苗距,不仅如此,陈成华还和技术人员在栽插机中增添了浇水和施肥部件,实现起垄、移栽、覆土、浇水、施肥一体化,大大减少了劳动时间。以往二三十亩就忙活不过来,现在耕作千亩地“游刃有余”。
农民在捡拾甘薯并装袋
新技术打造绿色食品
长期以来,平潭缺乏专门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厂,农产品销售依赖田间地头的采购商,价格低,保鲜期短,遇到市场波动或天气影响,常常低价甩卖,甚至烂在土里,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
“只有提升农产品品质,树立自己的品牌,平潭农业才有希望。”陈成华深知品质和品牌的重要性,他开始投资建设农产品初级加工厂,发展绿色农产品。
像甘薯这种根茎类农作物,土壤病虫害多,绿色栽培技术要求高。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后,陈成华全面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并在田里安装反光板、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捕杀器等防病虫机器,以物理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甘薯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演示甘薯栽培机工作的过程
有品质还得有产量,才能有更好的产业效益。陈成华融合机械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等现代农业模式,降本增效,培育品牌。如今,一亩就能产出3000斤左右,基地的绿色产品更是销往全国各地。
此外,在农户遇到市场饱和或者天气恶劣的时候,陈成华主动帮助周边农户,为他们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大大减少他们的损失。
好模式走向共同富裕
一人富不是富,共同富才是真的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陈成华不忘初心,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他采取“合作社+个体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陈成华经常为周边的种植户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农机服务。农忙的时候,陈成华优先支持贫困户或者是家境困难的农机服务;农闲的时候,陈成华专门开设田间学校,邀请省区农业专家,组织培训当地农民,引导他们采用绿色种植技术。
“他不仅帮我们装了微喷,还提供了种子、化肥,而且也时常分享在培训中学到的一些新技术,教我们用绿色的、先进的技术去做农业。现在不仅产量翻番,我们的收入也翻番,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张建兵对陈成华赞不绝口。从事农业十几年的张建兵,此前一直是“单打独斗”,成效一般。3年前,他加入绿绿鑫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此打开了另一番的农业种植天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农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陈成华表示,在“新农人”的道路上,他要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带给其他农民,希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壮大平潭现代农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