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建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广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的生态农业模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保育与肥料增效技术科技服务团队首席专家李清华,长期扎根农村生产一线,服务千村万户,以化肥减施增效,指导生态果园建设发展,引进绿肥新品种,发展果园套种新技术,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集成新模式,将论文写在果园大地,谱写动人的绿色之歌。
“对症下药”,减肥增效
蜜柚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特色农业,种植规模近百万亩,曾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然而为了追求高产,种植户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酸化,蜜柚品质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峻,蜜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2017年7至9月,平和县发生严重干旱,恰逢柑橘果实膨大期。后来,经过较长时间干旱后又突遇降水,果实汁胞吸水过多过猛,橘瓣增长过快,超出果皮承受限度,平均裂果率超过20%,果农普遍损失惨重。
李清华及其团队组织果农参加现场观摩与培训
平和蜜柚种植企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找到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寻求合作。李清华带领调查团队,在平和全县开展历时3个月调查,收集了300多份样本。他们通过系统调查和分析发现,全县约43.3%土壤呈强酸性,影响养分吸收,同时,土壤养分失衡明显,钙、镁元素供应不足,而且磷元素富集,老叶叶片发脉间失绿,是缺镁最典型的症状。
李清华在果园观测
李清华团队对症下药,开出了三大技术解决方案: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绿肥(自然生草)+配方肥。
这三种“绿色方案”都产生明显的效果。其中采用“有机肥+配方肥”模式,每株每年施用有机肥20公斤以上,开挖30至40厘米深沟埋施,蜜柚果实糖度从9度提升到11.5度,每公斤收购价比普通柚子多了0.4元……率先采用李清华团队施肥方案的平和天意红肉蜜柚公司,种植的果树全部实现零裂果。
李清华团队的“绿色方案”在顺昌县再次发挥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7年,农业部在全国100个县启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福建顺昌列入试点。李清华在顺昌县的福建省明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200亩示范片,采用冬春人工种植绿肥、夏秋自然生草的周年循环模式,在果园种植紫云英,作为豆科绿肥;在缺水山地的果园,撒播耐旱性强、生物量大、浅根系的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子等豆科绿肥,取得改善土壤、柑橘增收、果实品质良好的效果。
李清华团队开展果树问题现场会诊
在试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2018年,顺昌县大力推广种植紫云英,每亩种植紫云英鲜草量达2144.2 kg。推广“绿肥(紫云英)+自然生草”模式的果园,翻压肥田的肥效相当于7至8公斤纯氮,每亩可少施尿素13至15公斤,有效降低用肥成本。
“绿色增肥方案效果尤其显著。”李清华说,“福建柑橘果园90%种植在山地丘陵上,许多果园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加上商品有机肥体积大、用量多,运输与机械开沟成本高昂。紫云英增肥方案特别适合在这样的山地果园推广。”
推广种草,保育土壤
“清耕”过去一直是果园的主流管理模式。传统观念认为,果园生草不仅与果树争夺水肥,还易招来蛇鼠虫蚁,给果园管理造成不便。为此,果农习惯采取喷施化学除草剂,处理果园杂草。
李清华及其团队指导套种绿肥的果园
平和县功夫种养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赖坤金也长期对果园进行“清耕”管理。但赖坤金慢慢发现,清耕果园普遍土壤板结、裂果频发、果品品质下降,最严重时,裂果率超过三分之二,而且鲜果糖度不足、木质化严重、缺少风味,这些问题困扰着赖坤金。
这时,李清华带来了科学解决方案。
“果园杂草,不是除得越干净越好,生草与果树争夺水肥的说法,属于片面认识,虽然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竞争,但相对有限。”李清华的解释刷新了赖坤金的认知,“果园留草,有助于改善土壤生态。”
2018年,李清华从云南引进了绿肥品种观叶紫花苕子,在功夫种养家庭农场建立了百亩示范片。套种绿肥的果园,不仅减施化肥,而且能保持土壤温度、湿度,恢复果园生态系统。经过绿肥套种试验,功夫种养家庭农场的裂果率大大降低。
“高温干旱季节,柑橘红蜘蛛、柑橘锈壁虱是多发虫害,常引发落叶和黑皮果,导致树势衰弱,产量降低。要想摆脱虫害,至少喷两次药,每株成本徒增6元以上。”李清华介绍说,全部实行果园留草后,留草果园内捕食螨等天敌数量是清耕园的4至5倍,且天敌的种群更丰富,生物防治能力大大提升,柑橘虫害大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也随之锐减。
李清华的示范成效让赖坤金彻底改变观念,开始停用除草剂,并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功夫种养家庭农场的蜜柚糖度提升了0.5至1度,深受采购商的青睐。如今,是否留草开始成为采购商评价果园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李清华(左)指导农户田间取样
肩负使命,践行生态
过去,平和县农用化肥常年使用量约11万吨,占据全省近10%的比例,过量与不合理施用化肥在当地十分普遍。作为蜜柚种植大县,平和县寻求绿色转型,将生草覆盖作为生态果园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7年,平和在全县实施“千百十生草覆盖示范工程”,在九峰溪流域干流两侧1000米范围内、支流500米以内、分支流200米以内的果园,建立生草覆盖示范基地,总面积1.72万亩。
李清华(左)指导农户进行柑橘管理
可是,改变果农根深蒂固的习惯并非易事。
推广初期,当地政府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材料,普及果园生草覆盖的知识,统一采购并免费发放三叶草、藿香蓟等草籽,举办技术培训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作为平和县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的依托单位,李清华担任项目负责人,撰写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手册,制订了《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规范》,在平和建立了30个定位监测点,建立4种模式,联合平和县农业农村局在五寨镇、小溪镇等地举办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
经过3年多的推广,平和县果农的观念悄然转变,蜜柚产业正在向绿色转型。项目区柑橘(琯溪蜜柚)化肥用量减施20%,有机肥提高50%,土壤有机质提升0.3个百分点以上,土壤酸化得到有效缓解,产品100%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目前近30万亩已实现生草覆盖,生草果园渐成趋势,由此引发化学除草剂与除草机销量的此消彼长。来自平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全县现除草机保有量约3.5万台。2019年,平和县霞寨镇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入选农业农村部科技引领典型案例。
矢志于保育土壤,李清华在推动化肥减施替代、生态农业发展方面一步一个脚印,以使命担当,做绿色使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