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宁德周宁县李墩镇芹溪村成功获评2021年度“福建省森林村庄”。因境内拥有独特的千年古银矿旅游资源,近年来,在芹溪、楼坪、际头连片村党总支的带领下,芹溪村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发挥石门山AAA景区品牌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以党建引领之力,绘乡村振兴之景。如今,周宁越来越多乡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半篇文章。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周宁县立足全域旅游,探索创新出“党建+旅游+N”的“景村党建”发展模式,通过党建统领各类组织、统筹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发展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和服务作用,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入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并结合方言评书、杖头木偶、畲歌演唱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掌握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制定和宣传《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10余个旅游专项规划,召开全域旅游推介会、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让旅游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
激发村级组织发展潜能,引导各村党支部搭平台、建驿站,党员亮身份、当志愿,村民守村规、正家风,把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功能延伸到涉旅产业各个环节,将党建引领作用渗透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做到“一村一景,村景融合”。通过创新“党员巷长制”、组建党群服务队等方式,引导无职党员主动参与基层“微”治理,改善乡村软环境;积极探索“主干连片、党员联户,环卫网格化”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处置等工作,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立足特色产业,周宁坚持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党组织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党建+旅游+N”深度融合、提质增效。
注重组织“领办”。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模式,完善村民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要素入股等方式,规模化发展蔬菜、水果、茶叶、药材等特色产业,申报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争创知名特色品牌。玛坑乡党委推动区域相邻、条件相近、业态相通的村集体合作社成立产业发展联合社;七步镇后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林下经济280余亩,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产业,实现村财村民“双增收”。
注重组织“联办”。采取“组织+行业+农户”模式,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村规民约”经营公约,统一行业标准、规范运营秩序、做大旅游效应,发展康养度假、农事体验、采摘观光、主题摄影写生等特色旅游业态,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七步镇苏家山村党支部与苏氏农业发展公司党支部紧密共建,按照农旅融合、以旅兴村、以游富民发展思路,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打造“九凤山”有机茶品牌,并依托有机茶园开设茶叶采摘、制作等互动体验项目,年均接待旅客量超40万人次。
注重组织“创办”。发挥乡(镇)党委领导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统筹各村资源,做大集体产业,特别注重挖掘当地民俗特色、特色景观、乡土人情,讲好地方故事,发展文创产业,引导党员群众投身全域旅游发展。浦源镇整合浦源村、鲤鱼溪景区、学校、派出所等党建资源,组建“邻鲤党建联盟”,引导3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助力景区周边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引凤还巢促振兴。周宁持续深化“能人回引”工程,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创新开展党群遍访、干部家访、部门接访、专班暗访、适时回访、重点查访“六访行动”,对外出人员进行“地毯式”摸排、登记造册、过筛评估,逐村建立“回引能人库”。通过召开恳谈会、深入探访、交心动员等方式,鼓励能人回乡参选,换届后全县147名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共有返乡能人71人。
提升能力促振兴。用好用活县乡党校、现场教学点、教学基地、“田园学堂”等场所,聚焦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等问题,紧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等需求,先后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党员干部860余人次参加生态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经济发展型和社会治理型”等专题培训和异地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切实提升干部专业素质与能力。
聚集力量促振兴。探索推进下派力量“集约化”管理,针对下派干部受地域限制约束、服务对象单一等问题,整合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金融助理员等5支下派队伍,将各人专业特长、资源优势与各村需求精准匹配,引导鼓励107名下派干部按“供需清单”跨乡跨村开展服务。截至目前,下派干部共领办基层服务项目116个,开展服务29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