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平和前埔村:药膳飘香引客来
2022-03-01   作者:张 晗   来源:闽南日报

四面群山环抱,山谷宁静祥和,一湾小溪绕过村庄,一片沃野农家的景象。这是春日里漳州平和县文峰镇前埔村的小景。漫步村中,不论是村道、花园还是种植基地里,随处可见草本植物。事实上,前埔村的遍地青绿中,藏着当地干部和村民瞩望乡村振兴的“小心思”。

寻味

药签·药草·药膳

在前埔村驻村第一书记赖炎生看来,一丛开着金黄色小花、像极了野菊花的植物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这是芳香万寿菊,不仅可供药用,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而且颜色鲜艳、散发芳香,有驱虫的效果。带一株回家观赏、驱虫都很不错。”凑近细嗅,果然有一股淡淡的芳香,像夏日里孩子擦的香粉,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

以前的前埔村,主要种植蜜柚和柑橘。但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近几年效益不好,农民想方设法另谋出路。“因地制宜引领产业提升,我们在前埔村打造‘药膳产业园’,采用‘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承包后种植百里香、牛大力等中草药材,形成近300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每年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近5万元。”赖炎生告诉。

眼前的花园、大棚尽是药材。管理员悉心地给每种药材插上标签,让游客边看还能边认认药草、学点中药知识。药材不再是药铺抽屉里那副干瘪的模样,而是一棵棵鲜活生长的绿色精灵。

赖炎生说:“目前已建设完成药草园和药草大棚,种了200多种中草药,它们具有游览、科普与研学的功能。同时,对周边民房进行立面改造,打造产业集聚、规模统一的‘药膳堂’,由企业带动村民参与经营,促进农户每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据介绍,发展药膳产业和三平祖师广济禅师悬壶济世的传奇是密切相关的。唐时漳州初置,高僧义中听闻漳州人文地理均好,便愿往传教;加之唐武宗下令毁佛,义中毅然带领一众僧尼,徒步循涧进入平和,建立寺院。当时闽南仍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当地的“蛮獠”族人缺医少药,一旦瘟疫流行,尸首枕藉,万户萧疏。义中辨症施治,活人无算,当地人尊他为神,唐宣宗敕封义中为“广济大师”。

如今,依托三平祖师药签文化,前埔村积极打造“药膳村”,运用当地出产的中草药,加上本地饲养的鸡鸭等慢火煨出来,开发出一系列美味又养生的药膳美食,“药膳堂”引来不少客人。

探路

药膳·文化·旅游

前埔村的潜力在于地理位置上与三平寺毗邻,去三平寺总是要经过前埔村的村口。近年来,前埔村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示范村,积极推动药膳、文化、旅游的融合,让游客去罢三平,就去前埔。

近年来,前埔村大力实施水岸景观提升工程,清理河道2.6公里,修筑生态护岸1800米,依水建设慢行步道3600米,实现河清水畅景美;实施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征用土地近10亩,拆除破旧危房22间,新建生态公厕1座、景观桥1座,种植绿化苗木500多棵。同时,结合五谷丰登广场建设具有药膳文化、红军文化特色的文化园,提升文明形象,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示范村。

周边还有不少红色文化遗存,如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三坪村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三团红九团会师庆祝大会旧址等景点,为前埔村增添了一抹鲜艳的红底色。前埔村以“串点成线”为思路,打造红色文旅精品线路,吸引三平朝圣游客拐进来,到前埔村重走“红军路”,体验“红军餐”,感悟“红军精神”,通过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效能,使文化旅游元素融入区域产业发展。

同时,鼓励村民种植茂谷柑、百香果,对蜜柚进行品种改良,建立生态采摘园,不仅能提高村民种植收入,还能让游客有参与的乐趣。

赖炎生表示,下一步,前埔村将在药膳种植的基础上引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形成药膳、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期达到民众富裕、村庄兴旺的新局面。前埔村致力于以旅游发展为契机,以促进村民生活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引入旅游餐饮业、研学教育行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三产相融的产业格局。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