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2月28日讯 坑头村是闽东革命根据地之一——梅坑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位于霍童镇西南部,海拔约740米,全村800余人。因交通不便,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至上世纪末人均收入不足700元。1999年11月5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前往坑头村看望老区人民,他叮嘱陪同干部:“经济发展了,老区的建设也要跟上。好好努力,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如今的坑头村民,依托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不仅盖起了新楼房,还买起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谈起这些可喜的变化,茶农们无不感激地说:“这都是因为党的好政策,感谢省农科院茶叶专家提供的好品种、好技术”。
坑头村高山茶园一角
初见:甘当深山致富“领路人”
王振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也是一名省级科技特派员。第一次来到坑头,是2008年受邀在该村举办为期一周的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示范乌龙茶、红茶与岩茶加工技术。当时的坑头村茶叶种植刚刚起步,加工技术空白,这让王振康很是焦急。“坑头村气候适宜,自然条件好,村民肯吃苦,完全可以种更多的茶树,而且利用好的技术可生产高品质的茶,我要帮助他们!”哪知他这一个心思,竟是往后10余年的坚守。
最开始,面对王振康口中的茶树新品种、新技术,茶农们将信将疑,大家都不确定这位省里来的专家到底有几斤几两。谢郑生是村里带头种植茶叶的村民,2009年4月下旬,他着急地打电话给王振康,原来,他加工的红茶品质不好,发酵存在问题,每天损失数万元,心急如焚的他就试着拨通王振康的电话,想着试一试。接到电话的王振康当天就赶赴村里,经实地查看后,发现发酵室的加热设备所处位置偏高、进出排气扇倒置,导致茶叶温度过高无法发酵。在随后的五一长假,王振康住在茶厂,亲自示范加工,不仅挽回了前期的损失,还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道道工序,手把手地教会了谢郑生、谢昌荣、谢忠文、谢昌茂、谢昌举等农技员。后来,这些技术员都成为了制茶能手,谢昌荣制的红茶还获得宁德市“茶王”。这下,大家真正相信了这位省里来的大专家,相信他有带领大家增收致富的能力。
进厂示范茶叶加工
借助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国家茶产业体系等科技平台,王振康建立了坑头村茶树新品种与配套加工技术示范基地,实施了闽东茶产业关键技术优化集成与示范、山地茶园机械化采摘管理与配套加工技术等多个项目。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组成的联合专家服务团,凝心聚力推广从茶苗到茶杯的产业链技术,围绕茶树良种、食品安全、加工增值,通过举办茶树育苗、高标茶园建设、病虫害防控、有机肥施用、机械化管理、配套加工工艺等技术培训,有力促进了坑头村茶业的发展。目前,该村共有茶园1600多亩,有宁德老区茶场、宁德云雾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茶业企业和1家专业合作社。2020年,坑头村茶叶产值达20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被评为“福建省级文明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服务团
奋斗:扎根沃土当好“技术工”
连续十多年,只要茶农有问题,王振康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坑头村。他吃住在村民家、茶厂里,帮助解决各类生产问题,所有村民都认识他,称之为“半个坑头人”。王振康根据长期的技术服务,总结了“要蹲(驻)下村(厂)里去服务、对不同的企业发展时期开展精准化服务、少用学术语多示范操作的接地气服务”三个经验。
坑头村海拔高,早晚温差大,相对温度高,导致走水不畅,加工的茶叶有一股苦涩味。为此,王振康首次将碳纤维远红外线地暖系统加装于萎凋车间,应用于茶叶加工,稳定并提升产品品质。自2004年以来,全村种植金观音1600多亩,品种单一,部份茶园品质弱化,王振康挨家挨户登门劝导茶农改种新品种,引进瑞香、黄玫瑰等茶树新品种4个,全村500多亩茶园改植换种,进一步促进产品多元化。随着村民收入增加、学校停办,妇女进城陪子女就读,村里劳动力不足,特别是采茶妇女严重缺乏,王振康就引进小微耕作机、便携式采茶机,示范推广山地机械化茶园管理与配套加工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依据鲜叶嫩度,配套加工成红茶、白茶、乌龙茶、绿茶等多种茶类,创新开发了兼具红茶滋味、乌龙茶香气的红乌龙新产品;针对散装白茶体积大、不便携带特点,其课题组团队借鉴水仙茶压制工艺,开发了既保持白茶品质特征又易于携带的小块白茶饼,促进了金观音产品多样化,有效缓解了采制高峰……
示范便捷式采茶机操作
面对种种困难,王振康没有退缩,而是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问题。“有王老师在,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技术员谢昌荣爽朗地说道。
擎画:勇当乡村振兴“执笔人”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光是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很难形成合力,要把大家联合起来,打响坑头村的茶叶品牌!”说干就干,2009年,在王振康的牵头下,坑头村106名村民成立了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金源茶业专业合作社。王振康通过连续不断地现场示范、培训,引导合作社做大做强,注册了“支提香茗”“坑头茗茶”“第一洞天霍童山茶”等商标,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茶业专业合作社、福建省级示范社。如今,该合作社年产高山优质茶120吨,产值达1500多万元,销往全国各地并在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地设立专卖点。
由于多年技术帮扶与村民的不懈努力,茶树新品种金观音种植规范、加工产品品质上乘,声名在外。2010年,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品种示范现场会在坑头召开,来自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等60多名专家到现场指导;2011年,中央、福建省等主流媒体到坑头村采风宣传,打响了坑头的茶产业品牌;2017年,宁德时代新能源党委与坑头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单位,多次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在宁德新时代展厅内专设坑头村茶业产品区,帮助带动红色老区的经济发展;2019年,在坑头村举办的蕉城 “宁德天山茶”开茶节吸引了数千人参加,更是将坑头茶业推向新的高度。同年,在王振康等党员的协调下,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所党支部与坑头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依托人才与技术优势,进一步促进坑头村茶叶提质增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支部与坑头村党支部共建
“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眼下,坑头村茶业已成为宁德市一张亮丽的名片,老区坑头村蜕变成为生态美、百姓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王振康站在茶山上,俯瞰阳光照射下青翠欲滴的茶园里,三两成群的茶农们有说有笑地采着茶,不禁回忆起第一次来时的情景,这悠悠十余载,正如手中茶叶,初尝涩苦,回味却甘甜。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转身,奔赴下一个十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