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州福清市始终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这一总目标,规范管理,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19年-2020年,福清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万亩,总投资1.28亿元。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9万亩,计划在三山镇坑边村、江镜镇南宵村建设2个高标准农田示范片,计划投资0.506亿元,项目完成后,福清市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5万亩,全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完善,顺利完成全市每年粮食产量10.7万吨的任务,有力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
夯实责任,“二坚持”做到应建尽建
坚持一套机制抓落实。福清市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动员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逐级落实建设任务和工作责任,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市政府对镇政府绩效管理范畴,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
坚持一张图表明家底。机构改革以来,福清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等部门协调,实现农田建设统计“一张表”,农田建设成果“一张图”,确保农田建设数据质量可靠。同时,根据潜力,在可建设资源紧缺情况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在往年已实施过高标农田年限超过10年的地块进行“填平补齐”,建设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应建尽建。
赋能增值,“三利用”提升综合效益
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的有利条件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福清市建设有千亩以上设施农业示范基地9家,同时推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推广超级稻2.5万亩,高档优质稻占比达38.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4%。
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来“筑巢引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福清市的江镜镇流转土地3.4万亩,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引进利农科技、星源农牧等农业企业达20多家,设立家庭农场20多家,建成2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就业,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
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来优化品质打造融合发展精品。如三华公司以2000亩农业种植基地为基础,结合海口古镇文化资源,以农耕文化、农作风情、农业生产体验为主线,建设田园综合体,每年都有近五万人次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购买农产品,初具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规划引领,“四结合”抓好项目选址
坚持基础配套与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巩固和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优先在粮食主产区中安排已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块建设高标准农田。
坚持建设规划与规模经营相结合。优先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经营的土地纳入规划建设范围,打破各村区域界限,实现连片建设。
坚持项目设计与村庄规划相结合。项目设计单位由农业农村局统一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出来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修订,项目所在镇村全程参与项目设计、评审等环节,做到设计方案因地制宜,符合村庄规划,不搞“一刀切”。
坚持新建项目与改造提升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建设成果,对2010年(含)以前立项的中低产田项目区进行提质更新,按照“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直接建成高标准农田。
精细管理,“五关口”严控项目质量
把好招标关。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项目招投标,2019年19个项目以及2020年18个项目均按招投标有关规定,根据投资规模分别通过简易或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
把好建设关。福清市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要求和各阶段特点,合理安排时间表,规定各阶段任务的完成时限,确保不违农时、项目按时;建立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理库,项目均聘请监理公司,对原材料、工序流程、施工工艺等进行严格监管。
把好验收关。工程竣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织初检,福清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复验,最后报请上级验收。对涉及强度、厚度等关键性指标,按照规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把好管护关。建立“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管护机制,按照20元/亩的标准,将管护资金列入市财政预算,2021年拨付管护资金160万元,主要用于农田维修保养及管护人员费用。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已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提质更新,打造提升一批上规模、高质量、有亮点、可观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
把好廉政关。规范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支出使用,项目竣工验收后严格按要求开展工程决算审核,同时对整个项目实施情况委托财务专项审计,确保资金使用支出符合要求。(福清市农业农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