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厦门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到2025年,厦门力争科技创新实力和产业链国际化水平跻身创新型城市前列。日前,《厦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紧盯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的战略目标,通过构建新载体、培育新产业、打造新项目、设计新体制,统筹谋划厦门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思路。
《规划》采用章节结构,重点内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更加突出。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十一个篇章,凝练产业技术创新重点领域12个,策划重大科技项目46个,为厦门“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规划引领,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强筋健骨”并注入强大动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内涵型增长。
“十三五”创新成果
据悉,“十三五”期间,厦门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迈入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新阶段。
入选国家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十大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城市。
获批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能力指数居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第11位。
发展目标是什么?
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5%,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8%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43%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3%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高技术产业附加值得到较大提升,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47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000家以上,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未来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科技创新
引领作用增强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增长极,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等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0亿元,人才集聚和流动更加顺畅,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0%以上。
创新体制机制更加有效
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军民科技融合深入发展,“双自联动”机制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科技创新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任务有哪些?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九个方面重点任务:
创新策源
推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厦门科学城、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
技术创新
推进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培育未来产业、构筑信息与通信产业高地、提升新兴海洋科技水平、提升民生科技水平。
体系建设
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高校院所源头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载体建设
推进科技创新重大载体建设。打造嘉庚创新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人才育引
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迸发。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引进。
合作交流
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深化。国际交流、国内合作、对台融合、乡村振兴等。
推进改革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评价与激励机制等。
优化环境
推进科技创新环境优化。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完善创业孵化环境、提升科普和创新文化、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项目实施
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包括平台项目11项、技术攻关项目30项、场景应用项目5项。( 吴君宁 陈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