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高照,轰隆隆的收割机驶过稻田,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留下整齐的稻茬。
测量、称重、记录、计算,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省种子总站等单位专家的验收中,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洋墩乡的高产水稻示范片的测产数据出炉。新稻种带来实实在在的增产,让粮农脸上绽放出笑容。
近日,经过对示范种植片的一、二、三类田随机抽选测产,位于洋墩乡路马头村的“浙优21”杂交稻中稻百亩高产示范片,测出1006.1公斤的加权平均亩产。这也是这个品种的中稻单季稻,连续第二年在不同示范片实现亩产“吨”粮目标。
“与种其他水稻品种相比,几乎没有增加投入和管理成本。前期收割的40亩中,最高的每亩收了湿稻谷2500斤左右,比以前种的多出近800斤。”示范种植的路马头村种粮大户李祯乐兴奋地说。今年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水稻产业服务团队和顺昌县农业部门的推荐下,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与了示范种植。这让他在当下农资涨价、市场谷价走低的情况下,依然增加了收益。
“浙优2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而成,2019年由福建引进示范种植,也是福建首个大规模种植测出亩产破“吨”的水稻品种。在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水稻产业服务团队的“良种良法”示范种植推广下,今年福建多县区开展了该水稻品种不同播种期、不同海拔种植条件下的示范种植约3万亩;同时,据该服务团队介绍,在江西、安徽、湖北等省份也开展了推广和示范种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杨惠杰告诉,这是育种专家一直希望找到的“高产优质、高产抗病”理想品种。从这次优质稻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验收效果看,这个品种不仅产量高,抗稻瘟病性和抗倒伏性强,米质也已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口性好。
有了好种子,种出高产优质粮,如何更好地推广种植和推向市场?项目验收时,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水稻产业服务团队还邀请省内多家粮食购销、大米加工等企业代表观摩,见证品尝“浙优21”大米的质量和口感;并积极牵线搭桥,策划建立产业链上下游融合运营新模式。
“目前的计划是谋求建立‘浙优21’水稻品种产业开发平台,实现从制种到餐桌的上下游全流程产业开发,以此推动更大范围的推广种植。”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练进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