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一片绿叶带动贫困县“转身”成为“全国百强县”
2021-11-01   作者:林东晓 陈蓝燕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晒青。魏月德供图

入秋以来,正是福建安溪铁观音秋茶采制的旺季。走进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的茶山,采茶工人头戴斗笠,肩挎竹篓,熟练地采摘着秋茶。

“安溪铁观音半发酵功夫是很玄妙的,不仅要长期锻炼,还需要天分。因为要找到极致很不容易。我的学生已经超过三千人,但出师的只有十几位。”魏月德生于安溪铁观音世家,自小由父辈传教茶作技艺,14岁时便开山种茶。

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沿袭传统制作工艺,经过采青、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工序里最难、最核心的工序是做青(摇青、晾青),摇(摊)青也是铁观音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需要“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既要密切感知茶青颜色、香气、柔韧度的变化,又要细致感受气温、湿度变化,两者综合来调整摇青的力度、次数和时间。

摇(摊)青的过程,包括“摇”和“凉”两部分,历经4~5次反复的“摇动”和“静摊”相间的过程,前后历经漫长的十几个小时,多次交替进行。茶青在外力作用下,出现“绿叶红镶边”的奇特现象,形成铁观音独特的色、香、韵。

制茶40多年,魏月德为了探寻铁观音的“原味”,仍在不断探索。“我传承的初心,只是想让更多人喝到好茶。这么多年,我始终抱着‘我是铁观音,铁观音是我’的想法去做茶。铁观音如今‘炙手可热’的背后,是我们不懈钻研的结果。例如原来的包装用白毛纸,现在改用铝模袋,使得茶叶保存的时间延长了。这,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提升、有发展。”

“当前,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不断适应时代变化,让古法理论与现代科技碰出新的火花。”魏月德为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规划未来。

安溪县的产茶历史始于唐朝,宋元时期安溪茶叶作为重要的外销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至明代中叶,安溪全县已经大面积种植茶叶。1725年前后,铁观音的发现培育和推广种植,使得安溪茶叶的生产发生了质的飞跃。安溪铁观音在4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国际商标注册。2005年,安溪铁观音成为全国茶叶中首个“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安溪“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正是得益于安溪铁观音的传承发展,让闽南小县安溪以茶业闻名全中国,被冠以“中国茶都”的称号。同时,茶产业也已成长为安溪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产业效益的逐步提升,安溪实现了从“全省最大国定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华丽转身”,成为福建省依靠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的典型。2020年,安溪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7.63亿元。

凉青。魏月德供图

摇青。魏月德供图

摇青。魏月德供图

炒青。魏月德供图

炒青。魏月德供图

揉捻。魏月德供图

魏月德在茶园。魏月德供图

闻茶香。魏月德供图

责任编辑: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