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下村由内而外美起来。这一点,曾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福建省委统战部下派干部黄小红感受最深。她最大的期盼就是通过画画,通过艺术,通过内生动力的迸发,让村民们活出自己的价值。
苏文明和他的老伴身体都不好,一个75岁,一个70岁,两个女儿早已出嫁,重农活也已干不动。没学画之前,老两口也没啥话好说,学了画画以后,村民经常看到他们在老屋檐下共同作画的情景,阿婆坐在门槛上,和阿伯说着哪里要画一棵树,哪里要描一只鸡。他们的画里总是充满着劳动的快乐与丰收的喜悦,一派祥和气象。二老一个月可以收入1000 多元,虽然不是很多,但生活基本有保障。满壁鲜艳的画作装点了老屋,也明亮了他们的老年生活。
村民缪月仙在画画。颜勇金摄(图源:宁德文明网)
四年来,邻里之间,说闲话生是非的少了,说画画的多了。老人们脸上,愁容少了, 笑容多了。村里大事小事,漠不关心的少了, 齐心协力的多了。村口不知堆了多少年的垃圾山被清走了,老屋也不会人云亦云推倒重建, 而是学着修旧如旧了。路变宽了,屋子变亮堂了,人也变精神了,心胸也开阔了。画画,改变着村民的穿衣打扮,也改变了乡居环境。农民们自己也感叹,村子好久没有这么干净、这么美了。
越来越多离乡的人,重新发现了乡土之美、乡情之美,回村的人渐渐多起来。30 岁出头的吴晋章,在厦门创业多年,似乎突然发现家乡的美,毅然回乡在吴坑岩村投资200多万元开展香草种植,创办亲子体验园。胡邦锦的200箱蜜蜂从山底下别人家的山头飞回来采蜜了。种植户缪李吉、缪国辉也不想上山种果了,他们在村里租了400 多亩地,扩大种植规模。
一个偏僻的山村,文化扶贫激发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个人收入的增加。2018 年以来, 下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600 多万元,成立“霞浦同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投资扶贫仓储项目等,村集体收入从零增加到21 万元。四年来,下村村民共创作了4000 多幅画,全村画画收入18 万元。吴延针夫妇卖画也有了1万多元收入。当吴延针能够自食其力,有满满的获得感时,他的精神疾病再也没有发作过。
茶余饭后,村民们会自发聚在村口,拉起多年没拉过的二胡,亮开多年没亮过的嗓子, 唱上几曲,村庄因此充满了美好和谐的生活气息。
2021年7月,宁德市检察院干部王奎成为新一任驻村书记。刚一进村,古朴的村落,挂满院墙的农民画,让他未来三年的村庄发展“蓝图”有了清晰的着力点。远在山东的邹光平教授,也在琢磨,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真正把美育“育”到基层、普及到基层,他想通过申请国家艺术基金、联合全国高等院校、引进更多文化志愿者等方式,把霞浦的地域文化、海洋风光、民俗风情融入农民画创作,引导更多农民加入创作队伍,让“霞浦下村农民画”成为“霞浦农民画”,让艺术成为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
漫山遍野,依旧是绿,但如今的绿,已是恣意、欢脱,是生机与活力,是温暖与希望。(刘翠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