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长汀三洲镇:做实四大文章,建“村美、民富、众乐”乡村
2021-06-21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长汀6月21日讯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长汀县三洲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镇党委、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做实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文章,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村美、民富、众乐”的振兴乡村。

微信图片_20210621121307_meitu_1_meitu_4.jpg

三洲镇地处长汀县中部,距县城34公里,距厦蓉高速河田互通口7公里,交通便利。镇域面积64.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均分布在汀江及南山河两岸,7个行政村离集镇所在地三洲村均在2.5公里以内,交通便利。现有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中国传统传统村落、房车营地、丰盈农场、沙滩公园、百亩已征迁地块、千亩连片田园风光、10公里宽阔原生河滩等相对完善的资源,2020年被评为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

做实水土流失治理文章,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洲镇曾是全国极强度水土流失区之一,全镇山地面积62963亩,而水土流失面积达46395亩。其中:强度流失面积32169亩,中度流失面积8762亩,轻度流失面积5464亩,是一个人多地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乡镇之一。水土流失的特点是集中连片,崩岗切沟成群分布,水土流失面积大、程度重、历史长、危害大。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三洲土壤贫瘠,水旱灾害频繁,当地群众生活贫困。当地民谣“三天无雨作旱灾,一朝猛雨成水灾”“头顶大日头,脚踩砂孤头,三餐番薯头”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水土流失严重情形。世世代代饱尝水土流失苦头的三洲人民做梦也盼“山青、水秀、田绿”,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连续两次作出重要批示精神后,三洲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紧抓乡村振兴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效衔接的契机,通过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采取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低效林改造、种果种茶改良植被等措施。完成生态林划种植213亩、低效林改造826亩、崩坑治理72条。近年来,先后共植杨梅12600亩,成为海西杨梅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2011年杨梅产业产值突破五千万元,实现了治理水土流失和发展杨梅产业的双赢;通过引进浙江客商成立省点企业丰盈农场,流转荒山种植水果面积3200多亩,培育种植品种达到30余个,其中杨梅600亩、油茶800亩、美国葡萄柚、红美人、脐橙等珍稀水果1400亩;创建省级示范社——森晟苗木专业合作社,种植苗木500余亩,种植品种12类36种110万株。经过几年努力,使全镇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4.6万亩下降到现在的3.3万亩,下降比例由73.7%降到52.9%。其中:轻度水土流失的面积正逐步消失,中度流失面积由8762亩下降为7903亩,下降比例由19%降到17%,强度流失面积由原来的32169亩降为3130亩,比例由69%降到9.7%。

昔日‘火焰山’建成了‘花果山’,三洲镇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火焰荒山——绿水青山——苗果满山——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长汀县委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洲镇这一做法被国家水利部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南方治理的一面旗帜”。

做实湿地保护利用文章,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打造特色景区

三洲镇充分利用汀江河及南山河环镇而过,形成1000多亩的天然河滩、天然湿地等资源优势。争取上级资金9000余万新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范围涉及河田、三洲、濯田等3乡镇12个行政村,总面积590.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66.8公顷,占总面积的79%。公园内永久性河流面积209.2公顷、洪泛平原湿地223.4公顷、库塘面积16.1公顷、稻田面积18.1公顷。是福建省第四个国家湿地公园和唯一一个河滩湿地类湿地公园,被定位为“客家母亲河—汀江生态修复典范”“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地区生态建设新模式”“中亚热带典型河流湿地保护典范”。成为汀江特有鱼种保护恢复地于一体,生态环境恢复良好、物种多样性丰富、景区形象突出、景观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风景优美的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通过争取上级资金2000万元建设沙滩公园,打造长汀县第一个以生态亲水为主题的沙滩公园。沙滩公园沿汀江河全长约900米,宽度20—50米,总面积约35000平方米。

微信图片_20210621121312_meitu_3_meitu_5.jpg

做实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文章,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自宋朝开始三洲成为汀杭运河古驿站,是古汀州府重要的商埠码头,素有“先有三洲,后有汀州”之说。保存有唐、宋、元、明、清以来50余处五朝文物和建筑古迹,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停舟驻马,留下御书赞三洲为“古进贤乡”。村内有明清建筑70多栋,其中省级文保建筑3处、县级文保建筑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挑一担”和花灯锣鼓,有富有客家特色的民俗故事、山歌、历史传说;客家美食方面:有特色鲜明、盛名在外的河田鸡、漾豆腐、鸭公子、麒麟脱胎等美食。2010年,三洲村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三洲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作的一系列批示及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根据习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特别提出的“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的要求,三洲镇全力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共争取资金3109万元,策划建设项目23个。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个、道路交通项目3个、民生工程建设项目9个、古民居改造提升项目7个、其他项目1个。通过实施房屋立面整治、古民居水系连通、道路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建设、业态布置、重要历史遗存或重建修缮、路灯亮化工程等项目,使得传统古村落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精品旅游路线具有规模一定规模,为3A级景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成立三洲旅游运营公司,以三洲古镇旅游资源入股该运营公司,开发智慧旅游系统APP,对三洲古镇景点进行包装及文化挖掘,借助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古村落餐饮、旅游商户营运、古村落3A级景区与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联合经营等盈利点进行盈利。探索流转土地和古村落房屋使用权新思路,发展国学、民宿、餐饮等旅游业态。流转古民居戴氏家庙周边土地110亩和已修缮好的礼门贻矩、聊可自娱等古民居及农房11栋,通过鼓励乡贤回乡创业或是招商引资发展民宿、文化创意、餐饮等旅游业态,通过吸引社会资本传承保护传统古村落,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做实人居环境整治文章,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干净整洁美丽乡村

一是改善村庄建设。聚焦“一革命四行动”“三清一改”“六清六美”环境综合整治,上半年累计拆除旱厕12座260平方,兰坊村争取到2A旅游公厕指标一个待建设。开展“两治一拆”60日攻坚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拆除空心房、危旧房、破旧烤烟房、碍景房等179户16541平方。扎实开展裸房整治工作,已完成裸房整治259户49559平方。二是优化环境建设。严格按照扫清楚、分清楚、摆清楚、圈清楚的要求,组织各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规范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规范村民畜禽养殖行为进行鸡鸭圈养,清理村内塘沟、农户房前屋后、村内巷道以及汀江岸道垃圾,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及生产生活垃圾,推动建设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三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村内污水管网设施,完善排水排污设施;实施古村落引水工程,争取水利厅中型旱片灌区项目资金655万元,用于湿地公园尾端引一路活水至古村落,全程约1.8公里,畅通三洲旅游环线。争取到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项目对村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善村民生产条件。四是加快推进曾坊速度。投资6万元对试点户立面整治及房前屋后绿化美化。通过试点户打造,争取本地百姓支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曾坊村空心房、裸房整治、村庄环境整治造景已全面完成。五是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与水保局对接,争取到茶果园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支持该镇种植杨梅150亩。争取到小流域治理项目,已完成三洲村古村落内绿化美化项目建设前期规划。各村在植树节前后均完成本村绿化种植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管护工作,全面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

微信图片_20210621121304_meitu_2.jpg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三洲镇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渐实现了华丽转身

一是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三洲镇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了百姓美好生活的向往,几年来在群众幸福感、满意率测评中,三洲镇均名列前茅。

二是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通过打造“一古二环三园”(即一个古村落;环村景观大道、环村汀江河道;国家级湿地公园、沙滩公园、丰盈采摘园)的生态旅游产业带,发展特色产业(一产)15家。依托杨梅、油茶、豆腐等本地资源,发展杨梅酒、杨梅汁、杨梅干等杨梅系列产品和茶油、豆腐干等加工业10家,实现一产连接二产。鼓励民众围绕精品旅游路线发展餐饮、民宿等旅游业态10家,丰富旅游要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三洲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增游客8万元余人,新增旅游产业收入50万余元。

三是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盘活了资源、资产、资金,成立全民共有的村集体企业公司;由村两委牵头,加大村集体林地、耕地流转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生态产业,拓展村财来源、增加村财收入。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上年增长20%。增强内生动力,改变村集体等靠要思想。

四是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村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向服务业转移劳动力,吸引外出村民返乡创业及引导村民由从事传统农业转向现代采摘农业及旅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二是持续提升杨梅产业,壮大“三洲杨梅”品牌。三是加快古村落3A级、湿地公园4A级景区打造提升,“串点连线”实施17公里汀江、南山河沿线连通工程,在原生态汀江景观资源沿线,全域布局农旅融合节点业态,畅通观光游线循环,既打造家门口的景区,又实现家门口的增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5%,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效转换。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