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起,针对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晋江市分3批次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行动,着重解决农村集体资源资产长期被侵占、经济合同签订不合规等问题,截至2020年10月,整治行动已告一段落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登记在册的农村集体资源资产1961宗,总金额288.86亿元,分别比2018年清产核资增加806宗、增长69.78%;230.2亿元、增长392.43%。村级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满意度测评平均得分92.65分,比整治前提高6.47分。
科学谋划,分批推进整治行动。整治行动紧密结合市委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将全市383个村(社区、不含12个新型社区)分3个批次全面彻底开展整治工作。一是“重点村”先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巡察反馈问题较为集中的3个镇1个街道所辖108个村(社区),作为第一批次试点单位,在广泛动员、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成立由三名局科级领导为组长的3个工作指导组,下沉到村社一级开展指导督促工作,有序推动整治工作。二是“示范村”提升。在总结第一批整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典型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将“领头雁”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207个村(社区)列为第二批次推进单位,整治工作作为“领头雁”示范培育对象的实绩考核指标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绩效考核依据,形成倒逼机制。三是“一般村”收尾。综合考虑“一般村”的村“两委”班子相对薄弱,可能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充分营造工作氛围且镇街干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的同时,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将整治时限适当延长,确保整治工作出实效,全市383个村(社区、不含12个新型社区)中有199个村(社区)通过整治工作发现各类问题1151个。
创新举措,确保清查取得实效。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家底”不清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集体资源资产的市场价值不断攀升,牵涉各方利益,在清查、整改等工作推进上有较大阻力,在整治工作中坚持系统化思维、规范化运作,确保清查无走过场,务求彻底。一是兼顾账内账外。改变以往“只查账内未查账外、村级自查上级不管”清查做法。一方面对已登记固定资产的集体资源资产进行现状调查,按照“闲置资产、出租流转、被侵占用”等类别进行登记备案;另一方面,通过群众反映、经办人或知情人口述指认等办法,将未登记在案的集体资源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登记范围,并做好现状调查工作。此次整治工作共发现“体外循环”的集体资源资产111宗,总价值69440万元,其中属委托其他村级组织运营的2宗,被长期侵占的109宗。二是规范民主程序。完善清查报送程序和“三资”报告程序,村集体报送的整治工作报告和资源资产现状清单必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并经镇(街道)党政会议研究后以正式文件上报,既充分发挥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激发群众的监督作用,又确保责任到人,提高镇街一级推动整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审核整治成果的严肃性。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整治工作涉及的利益方方面面,单靠村级推动收回被侵占集体资源资产存在较大的困难,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对于经镇街审核上报的集体资源资产被侵占、租金被长期拖欠等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逐一落实,要求限期整改到位,主动为镇村两级“堵枪眼”。同时,建立跨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析存在问题,协同推进问题整改,有效推动整改工作落实。自2020年9月启动清查问题集中整改工作以来,全市共完成反馈问题整改1151个,收回集体资源资产27宗,其中资源类25宗,价值1158.92万元;资产类2宗、价值20万元。
规范运行,强化体制机制保障。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处置不公开、不透明是造成群众对村集体不信任,党组织公信力、凝聚力不强的重要成因之一。为此,晋江市从体制机制上入手,对集体资源资产的处置进行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规范处置程序。明确规定村集体对于集体资源资产的处置,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研究通过,并向所在镇街的村财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对于处置估算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还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未按规范机制处置集体资源资产的,不得纳入集体经营性收入,并督促整改,导致集体资源资产流失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二是制定规范文本。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编写包括流转、转让、入股、借用等4类集体资源资产处置的规范文本,并进行推广使用,从根源上有效解决“问题合同”“百年合同”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出台针对性的工作保障措施,有效保证规范文本的使用,比如对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出租,未签订规范合同的,不得申报农业补贴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问题合同”1040份,推进3400多宗集体资源资产通过规范合同签订备案,合同总金额3.7亿元。三是开展倒查工作。开展“倒查行动”,通过账账数据比对的方式排查“有经营性资产无经营性收入”“有经营性收入无经营性资产”等问题,从小切口推动集体资源资产委托其他村级组织运营私设“小金库”问题的解决,一经发现问题,督促所在镇街核查整改,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181个,核查属实132个,完成整改129个。
汇聚合力,力促监管公开透明。持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数据化、信息化水平,坚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高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公开度、透明度。一是全面推行网上公开。对上报的集体资源资产清单实行网上公开,曝光侵占集体资源资产的“老赖”行为。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引导群众审核集体资源资产的登记情况,通过“倒逼”办法挖掘隐藏在深层次不报入账的集体资源资产,目前已完成299个村(社区)集体资源资产的网上公开。二是启用数据管理平台。启用“晋江市农村集体产权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专设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管理模块,滚动登记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处置现状,并对新建集体资产未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不予报支建设经费,全市目前已纳入固定资产登记的集体资源资产1784宗,占全市已清查摸排的集体资源资产总量的90.97%。三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一方面,实行村级代理会计市镇两级协同管理,每月组织业务知识培训,每年开展职业素质培训,不断提升村级代理会计薪酬待遇水平,落实“待遇留人”,有效推动村级代理会计“爱岗敬业”,落实对集体资源资产的监管职能。另一方面,试行村务专职工作者兼任村级报账员机制,挑选具有财会专业背景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村级报账员队伍,目前全市村级报账员平均年龄34.7岁,下降6.4岁;大中专以上学历占比100%,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64.6%,提高18.1%,切实保证村级报账员在集体资源资产数据化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