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第一村”宁德福鼎市赤溪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2021-06-11   作者:林茂阳   来源:中国商报

“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是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下辖的一个畲族行政村,位于闽东大山深处。30多年前,赤溪村集“老、少、边、穷”于一体,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自然村。30多年来,历经“输血”式就地扶贫、“换血”式搬迁扶贫、“造血”式“旅游+产业”扶贫的探索实践,赤溪村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脱贫路,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反映福建省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下山溪畲族自然村的贫困状况,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关怀贫困地区》。这封来信和配发的评论员文章,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全国各地纷纷给下山溪村寄来粮票、油票、布票和现金。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全国性的扶贫攻坚工作由此拉开序幕。原本默默无闻的赤溪村,成为全国最早的扶贫对象之一。

为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党和政府的恩情,2008年1月15日清晨,赤溪村村民在鞭炮声中把镌刻着“全国扶贫第一村”的石碑竖立在村头。2009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改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扶贫第一村.jpg

“中国扶贫第一村”石碑 (林茂阳 摄)

党建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30多年前,地处崇山峻岭深处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交通不便、耕地匮乏、缺衣少食,村民们住的是破烂不堪的木瓦房和茅草房,吃的是番薯和野菜,有些村民穷得连衣服都轮流穿,几乎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得赤溪村长期难以摆脱贫困,是闻名全国的特困村。

30多年来,赤溪村党支部始终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坚持“四强四引领”党建扶贫工作,把组织优势化为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化为攻坚动力,团结带领汉畲党员群众走出一条“生态立市、旅游富村”的脱贫致富路,依托白茶产业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以茶叶、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业格局,探索出一条适合赤溪村的发展之路。赤溪村先后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有关人士的关心帮扶下,赤溪村历经十年“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产业扶贫,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实现华丽转身。从1984年-2020年,赤溪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6元增长到30127元;通过投资入股、资源变资产、村企合作,村财收入从负债10多万元到增收215万元。

近日,中国商报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漫步在白墙黛瓦的畲族风情购物街,街道两旁的茶叶店、饮食店、杂货店、特产店、畲家风味店商铺林立,还有白茶产业园、趣味滑草、玻璃栈道等休闲项目。如今的赤溪村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发展新路径,实现穷村巨变,畲村愈发彰显独特魅力。

昔日的“中国扶贫第一村”是如何蜕变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美丽畲村?赤溪村党总支部书记杜家住告诉,赤溪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有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积累,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探索,更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引领。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赤溪村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做好做精产业发展文章,同时还不断转变思维、创新方式方法,以“造血式”长效扶贫机制,改变了贫弱的命运。如今,赤溪村有了通村公路,总里程达58.6公里,实现了“太姥山-赤溪-杨家溪”三地旅游线路对接互流;建设磻溪卫生院赤溪分院,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大病兜底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健康扶贫工作,满足村民就医需求;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景观提升等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村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农旅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

赤溪村地处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西南麓,生态环境优美,九鲤溪和下山溪绕村而过,溪流两岸绿树成荫,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6年,赤溪村集体成立赤溪旅游投资公司,加强了乡村旅游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和项目运作。2018年8月,福鼎市获批开展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赤溪村成为试点中心,着力发展“1+N”乡村旅游服务产业,通过持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推动赤溪游客集散中心、大型停车场、玻璃栈道、杜家堡古民居、畲家客栈、水街沿线景观带、田园风光综合体等一批旅游项目落地。

“1”个旅游产业火了,“N”个产业活了。依托“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品牌优势,赤溪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探索“以企带村”“村企联建”机制,发展福鼎白茶、食用菌、水产养殖等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7年,赤溪村集体与福鼎市龙头茶企六妙公司共同创办畲村白茶体验馆,三年来获得分红近百万元。2019年,村企又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共同成立福建赤溪畲村白茶产业有限公司,建设赤溪畲村白茶产业园,其中赤溪村以资金占股20%、资源占股15%,有望带动赤溪村及周边5000多亩茶园的农户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多万元。

2019年10月,赤溪村引进一家农业科技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秀珍菇产业,由公司按成本价提供菌包给专业合作社的农户种植,并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足量收购鲜菇。为了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作用,赤溪村集体投入300万元资金入股食用菌产业园,每年获得固定分红30万元并收取土地流转费10万元。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赤溪旅游渐入佳境,带动了村庄的“吃”“住”“购”等旅游业态。勤劳的赤溪群众抓住机遇,开起了餐饮店、特产店、民宿、茶庄、便利店、超市、村级物流点等旅游配套商店。其中,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80户,占全村的44%。

返乡创业大学生杜赢办茶厂、开茶庄,生意越做越红火,带动100多户农户就业增收;吴贻国带头发展现代农业,种植食用菌新品种黑皮鸡枞,带动2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钟品灼依托O2O电商农业扶贫模式,开办线下旅游商品体验馆和线上网店结合的赤溪村农产品电子商务馆……

“村子越变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赤溪村妇联主席钟丽眉一句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赤溪人心中无限的骄傲和自豪。现在的赤溪群众观念新了、心气齐了、干劲足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发展特色种养、农家乐等创业致富项目,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畲族特色商品、餐饮及民宿,实现了“家门口”脱贫致富。

“过去的赤溪村贫穷落后,在经过十年‘输血’帮扶、十年‘换血’搬迁、十年‘造血’开发后,终于摆脱了贫困,其中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杜家住说。赤溪村在依托现有旅游扶贫的基础上,要做好赤溪整体旅游的“大载体”,充分利用“中国扶贫第一村”的扶贫文化资源,写好扶贫文旅大文章,进一步提升旅游承载能力,挖掘竹筏、福鼎白茶、溪光娱乐、中草药、溪光民宿等旅游元素的潜力。

30多年来,赤溪村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脱贫路,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杜家住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赤溪村的今天;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赤溪村的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吴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