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依托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联合开发的“宁芯2号”大黄鱼基因组育种芯片,目前已经在大黄鱼种质资源遗传鉴定、重要性状遗传定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工作中得到成功应用,面向大黄鱼种业科技领域同行开放共享。
民谚称“官井洋、半年粮”,传统渔民不懂人工养殖,长期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资源严重枯竭。1995年,大黄鱼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获得突破,解决了养殖大黄鱼生长速度慢和种苗批量供应等问题,大黄鱼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开启了宁德全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先河。随之形成的大黄鱼养殖产业成为闽东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途径。
探索从未止步。“大黄鱼作为我省海水养殖鱼类的旗舰物种,开展遗传育种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创制大黄鱼优质、高产、抗逆、抗病新品种,对于推动大黄鱼产业健康、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宁德富发公司研发部主任陈佳说。
近年来,宁德市依托企业,先后建设起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宁德水产唯一)、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福建省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宁德农业唯一)等平台,在大黄鱼育种技术创新方面,携手厦门大学,开发育种芯片和全基因组辅助育种技术体系。
“我们革新了大黄鱼的育种工具和育种技术体系,让大黄鱼育种工作从传统的‘老牛拉慢车’转变为‘高速飞行’,并完全共享大黄鱼基因组图谱,相当于编写好公用版的字典、准备最优性能的工具,引导我国大黄鱼育种技术走向世界水产育种前沿领域。”陈佳说。
有了以上技术体系,就改变了以往靠经验、靠观察来识别大黄鱼体重、体长等单一性状的方法,通过大数据分析,从基因层面上对大黄鱼种质进行优中选优,精准推进大黄鱼种业高质量发展,并有望开发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综合优势性状的超级种,从而驱动产业持续发展。
目前,科研团队已联合绘制了基于第三代测序技术的高精度大黄鱼基因组参考序列图谱,并将完整版发布共享在国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NGDC);与厦门大学开展产学合作,制备了国际首个大黄鱼高通量基因型分析芯片——“宁芯1号”和“宁芯2号”,目前已经在大黄鱼种质资源遗传鉴定、重要性状遗传定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工作中得到成功应用,并计划面向大黄鱼种业科技领域同行开放共享。
同时,还建立了成熟的大黄鱼全基因组选育技术体系,选育获得大黄鱼抗刺激隐核虫选育系、抗内脏白点病选育系、高效利用植物源蛋白选育系等多个新品系;迅速提升了良种创制效率,快速实现了选育系的高遗传稳定性,选育成本高但见效快,市场推广性强、竞争力强。
“有了成果,吸引了全国水产领域高水平科研团队和人才不断参与大黄鱼种业等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在种质改良、营养饲料、病害防控、绿色养殖模式创新等方面陆续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内生创新动力得到有效提升。”陈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