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粒小茶籽做成一项大产业
2021-06-01   作者:林秀桂   来源:美丽延平

5月23日,走进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和南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武夷)“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高峰会展馆现场,吴祥明正在他的展示台前接待品尝咨询茶籽系列产品的客人们。来自浙江的客商丁总感慨地说:“没想到一粒茶籽还能做出这么丰富种类的产品啊,有吃的、用的,还有洗的,我一定要把这些好产品推广到浙江市场去。”吴祥明也忙里抽空自豪地回道:“通过高峰会、品牌展销会等高级别的平台,可以更好宣传推广茶籽系列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茶籽系列非遗产品,也让更多人了解延平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今年50岁的吴祥明是延平区夏道镇山后村茶洋自然村人,这里地理位置好,常年气温20摄氏度左右,土壤湿润,雨水充沛,茶洋村的老百姓从来就有种植油茶树的习惯。由于油茶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使用化肥、农药,山茶果生长期从开花到成熟,历经冬、春、夏、秋之雨露,尽吸日月天地之精华,营养价值高。茶洋村满山遍布野生油茶树,吴祥明的曾祖父从外地迁居到此,就开始摸索采用木榨山茶油技艺制作山茶油,世代传承。

受到家族的影响,吴祥明从小就对油茶籽变成油的过程产生浓厚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榨油后的许多茶籽饼基本上被村民随意丢弃,感到非常可惜。“我心里一直在琢磨着怎么把榨油后茶籽渣的作用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一粒茶籽的完整效用。”吴祥明介绍说,他当时希望通过精加工把茶油、茶籽果肉用到洗涤、洗浴用品和化妆品中,可美好的想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比如脱壳就成了摆在吴祥明面前的难题,从2012起经过多次的实验、机子调配、更换组装新机,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解决了脱壳榨油的问题。接踵而来就是如何榨油、最大化利用茶籽的每一个部分,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工艺,于是吴祥明就自己一遍遍尝试,终于在不气馁的试验下发现榨油量不是越高越好,榨油量大会导致剩下的茶肉就失去了价值,只有把出油率控制在40%才是一个最佳契合点,最终他的这项膜脱胶及油酸高效提取工艺也被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

创业实验的这几年,吴祥明先后投入了几十万元的资金,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压力,但他依然坚持不懈,产品生产出来了,但要上市又出现新的问题,没有有关部门认可的检验报告进不了市场,吴祥明不甘心自己产品“胎死腹中”,于是一咬牙决定自己来制定企业标准,经过三年的奔波终于办好了所有的手续。

产品顺利推向市场后,销售情况却不容乐观,打不出销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吴祥明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了一个展销会,没想到效果很好。尝到甜头的他决定去参加展会、商会活动都带上自己的产品送给别人试用,耐心讲解产品功效。通过不断地宣传推荐,吴祥明的茶籽系列产品打开了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打开销路,还远销新加坡、台湾等地,现在拥有稳定的客户,月销售额达到几十万元。

富裕不忘回报社会。为了稳定油茶籽原料的优质,前几年,吴祥明带领一批响应政府号召退出生猪养殖的农民,依托闽北丰富的油茶树资源,成立了南平市祥寿茶籽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模式,在延平区的夏道、南山、大横、巨口、洋后和建瓯市的迪口等乡镇建立了2万亩生态有机茶籽基地,还带动周边的150多户农民参与油茶产业的发展。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吴祥明带着公司踊跃捐款捐物,向南平市第一医院捐赠了总价值10万余元茶籽手工皂等防疫产品,为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提供防护物品。还多次参加延平区和夏道镇开展的送温暖活动、九九重阳老年系列公益活动等,累计捐赠款物达20多万元。吴祥明还把木榨山茶油制作技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计划在茶洋村设立延平木榨山茶油制作技艺展示馆,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传承技艺。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吴祥明把小小的茶籽做成了覆盖食用油、茶籽糕点、洗护用品、化妆品在内的系列产业。使一亩油茶产值由五千元提升到六七万元,真正做到把一粒茶籽做成一项大项目。“祥寿”、“武夷缘” 茶籽系列产品多次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武夷山、厦门参加茶博展会及旅游博览会,2017年在南平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荣获“武夷好伴”百佳旅游商品称号;2018年5月产品荣获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中国绿色环保产品”称号;2018年11月产品在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荣获金奖产品称号;2019年1月获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公司还被评定为2019-2020年度南平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我们将继续深化与福建农林大学以及台湾的专家合作研发,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品味的新产品。最近的一批新产品自推出以来,线上线下的反响都很好。”吴祥明高兴地说,“下阶段,我们要对老油茶树进行嫁接‘升级’,让茶籽品质更好,附加值更高,产品更有质量,带动更多的农户增加收入。”

责任编辑: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