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溪静静流淌。母亲河两岸,长泰岩溪镇锦鳞村10多个村民活动中心星点分布,成为村民们丰富文体生活的好去处。
近几年,锦鳞村针对各自然村较为分散的特点,以各自然村宗祠祖厝、原生产队部的修缮重建为基础,全面推进村民活动中心建设,让每个自然村村民都能畅享属于自己的“幸福空间”。
“建设总动员”从仙宅开始
锦鳞村村民活动中心的“建设总动员”,从仙宅自然村开始。当时,仙宅村村民想要修复宗祠,便自发成立理事会,组织大伙儿捐款捐物,并在锦鳞村村委会的帮助推动下,于2015年完成了对萧宅庵一带村民活动中心的建设。
来到仙宅自然村村民活动中心,只见以萧宅庵灵显堂为中心,周边建有萧宅庵戏台、文化大礼堂、健身广场和儿童乐园等。修缮完成至今已6年过去了,这里的环境与设施依旧干净整洁。
“以前这一带比较杂乱,除了老旧的祖厝和一个露天篮球场,边上是甘蔗地和猪圈,老人、孩子除了待在家里,没地方去,所以就下决心修葺完善。”萧宅庵理事会会长萧福财说,“平时,除了大家自由休闲活动,我们也会组织一些文化讲堂和书法培训。在卫生打扫和管理维护上,则由村民轮流负责,每年固定20个村民,大家轮着来。”
“仙宅自然村实践成功后,我们将这种模式进行推广,推动其他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锦鳞村党总支部书记叶丽平说,村里联合各理事会成员,做好入户宣传、向上争取资金、动员在外乡贤和村里群众捐资捐款等工作,对各自然村宗祠祖厝进行修缮重建,打造村民活动中心。
“每年春节期间,我们都要召开全村各自然村理事会会长座谈会,一起交流谋划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工作。平时,我们还组织各位理事会会长开展现场观摩,鼓励向先进自然村看齐。”
通过全方位动员,锦鳞村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支持。2015年以来,锦鳞村村委会向上级争取资金368万元,各自然村共收到村民及热心人士捐款415.2万元,用于村民活动中心建设,现已实现13个自然村村民活动中心全覆盖。
下井兜与坑仔坪的“文明新风尚”
下井兜自然村村民活动中心,村民们在这里读书、看电视、切磋棋艺、打乒乓球、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原先的下井兜自然村祖厝因年久失修导致房顶坍塌。2020年,这里启动修缮工作,2021年3月项目完工。经过修缮的祖厝焕然一新,成为现在的下井兜村民活动中心。
“以前闲暇时,大家没个固定场所活动。”村民叶河山说,“现在有了这个村民活动中心,平日里大家没事就过来泡茶聊天,交流兴趣爱好,文体生活丰富了,感情也更加融洽了。”
在坑仔坪自然村村民活动中心的门前空地,86岁的老人廖桃正在平坦的石板路上散步,这是他每天要“打卡”的地方。
“村民活动中心建设,为村民办了一件实事好事。”廖桃说,“这里原先是破旧的老房子,周围杂草丛生,下雨天泥泞不堪,村民容易滑倒,大家散步没有地方去。现在房子修好了,路好走了,环境也更好了。”
活动中心旁边有一片大广场,村民们平日里跳舞、办活动都在这里。“以前没有地方,村里人办婚宴都要跑到镇上的酒店,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办,省钱又省心。”坑仔坪理事会会长陈进典指着祖厝边的广场说,这里最多能摆五六十桌,统一地方,统一简办,避免了铺张浪费和相互攀比,乡风因此更加清新。
“非遗传承实践”在大坂
“知书晓礼、坦诚达理、殚心笃志、建功立业……”在大坂自然村村民活动中心的俭德堂中,崭新的牌子上印着代代相传的祖训,颇有时光的厚重感。重新修缮的俭德堂是当地村民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重要场所。
俭德堂附近大坂传习所门前的空地上,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南大鼓吹、小八音的传承人正在演奏《粉蒜连尾》,97岁的第四代传承人叶添发带头上阵,清脆明亮的乐曲引人驻足聆听。
如今,大坂传习所已成为闽南大鼓吹、小八音的教学点。作为第五代传承人,叶振明在此担任起了传习的重任。“每天晚上六时至九时左右是传习所的教学时间。传习所未建成之前,因学员练习声吵到村民,我们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教学,现在有了合适的固定场所,教学方便许多。”叶振明说。
“80后”学员林凤丽从2014年开始学习至今,她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深感非遗学习和传承的不易。现在有了一所固定学校,平时大家互相学习讨论,进步很快。”
锦鳞村的“幸福空间”,承载了村民的欢声笑语,涵育了乡村的文明新风。近年来,锦鳞村获评省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省生态村、省平安家庭示范村、市文明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乡村需要“会客厅”
1个村建有1个村民活动中心,实属正常,但如果1个村的13个自然村都有,则实属不易。锦鳞村成功做到了。这些星点分布在群众“身边”的活动中心,成了村民们共同的“乡村会客厅”。
有了“乡村会客厅”,村民们平日里闲来无事,便在这里“会客”“会朋友”,大家一起读书、看电视、切磋棋艺、打乒乓球、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好不热闹。“乡村会客厅”承载了村民的欢声笑语,之前“乏味”的乡村生活在这里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文体活动。
有了“乡村会客厅”,当村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商量讨论时,村干部经常与村民们相约于此,大家围坐一块儿,泡个茶,敞开聊。也许是讲解一个最新的政策,也许是征求一条村道的建设意见,也许是探讨一项集体活动的开展……事情不论大小,只要大家围坐一块儿,商量讨论,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就能很快推进和解决。“乡村会客厅”凝聚了人心,成为干部与群众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商量议事的“连心桥”,大家在这里互相探讨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