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7日消息:长久以来,国有林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采伐销售木材,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实施后,禁伐、限伐令让林场的生存发展面临挑战。2013年开始,南平建阳区自加压力,每年按10%的比例逐年递减商品林木采伐量。采伐量逐年下降,但县属各家林场的收入反而逐年递增。
“‘一场一策’是为我们推进改革的一剂良方,绿化苗木、珍稀树种和苗木花卉‘三个千亩基地’的建立更是典型。”建阳区林业局局长廖旺顺说,该区的县属林场正逐步从过去的“砍树经济”向“看树经济”“种树经济”转型,走出一条生态型林场建设新路。
破釜沉舟扭亏为盈
8日,位于建阳的福建海林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苗木花卉基地,工作人员毛云新和他的同事正忙着进行田间土肥管理。
“前几年林场最困难时,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了。”原溪东国有林场副厂长吴志林说,采伐收入是国有林场的主要来源,国家禁伐限伐政策实施后,林场一度陷入窘困。
于是,2010年,建阳区林业总公司和溪东国有林场职工合资,成立海林市政园林公司,吴志林担任经理。
“那时真叫破釜沉舟。”吴志林说,公司创建之初,投资900万元,加上国家给予的120万元的林木良种补贴,建成保障性苗圃1000多亩,聘请老林农作技术指导,生产闽北本地乡土树种及珍贵树种。
果然,变则通。海林市政园林公司慢慢发展成为集园林规划、设计、农产品种植经营和承揽各类园林景观工程的综合园林公司,先后承建了建阳潭山公园、滨江公园等绿化工程,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年利润50多万元。
“现在,我们的月薪和过去差不多,但年底有可观的分红,收入提高了不少。”毛云新说。
繁育良种珍贵苗木
8日,室外艳阳高照,建阳鑫绿苗圃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凉风习习。棚内系统检测到温度过高,便会自动开启降温增湿。
鑫绿苗圃于2013年年底由坤中国有林场改制组建,是建阳区政府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科技合作项目,依托科技人才和技术优势,目标是打造我省最大的南方珍贵树种繁育基地,近年来共销售苗木近90万株,收入530万元。今年,公司和福建农林大学对接,持续拓展花卉产业;还将投资800万元建设大跨度自控荫棚、连栋塑料智能温室、管理房等,并扩圃300亩。
“我们的苗木产品已有红豆树、红豆杉、楠木,今年又引进富贵籽、美国紫薇、北美海棠等珍贵花卉。”公司负责人武胜文说,公司正着手打造电子商务平台,让这个千亩基地里的珍贵苗木走向全国各地。
我省首个“骨干苗圃”——建阳区国营苗圃,则在改革中坚持“良种+良法”的育苗造林技术,严守苗木质量关。
国营苗圃成立于1953年,隶属建阳林业局。2015年,林业局规划建阳区国营苗圃建成1000亩绿化苗木繁育基地,将区所需求的保障性造林苗木任务下达该苗圃培育。
“我们利用技术优势繁育的良种壮苗,全用于林业生态工程造林,带动周边地区造林良种使用率超50%。”负责人邵俊敏说,和当地种苗相比,国营苗圃选用杉木三代良种,采用轻基质育苗,培育出的苗木林整齐,生长周期缩短近10年,且移植时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成本。
现今,建阳共有县属国有林场11个,经营区总面积48.9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29.68万亩、生态林14.47万亩、竹林3.03万亩、经济林0.67万亩;林木蓄积量352.0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91%。
去年,建阳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开局初的68.18%增至75.51%,比省上下达目标高出近5%,森林蓄积量从2010年的1766.96万立方米增至2248.76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