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林模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1-02-05   来源:晋江三农

微信截图_20210205090731.png

英林镇地处晋江市东南部沿海,面积29.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7万人,外来人口6万人,全镇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形成了男装、泳装两大生产基地,2019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51位。

十三五期间,英林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初步实现治理优、生态美、产业兴的一体化功能布局,有效丰富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有力践行了党在基层乡村的路线方针。2020年4月,英林镇获评首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并先后有12个村荣获各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数量位居晋江市首位;其中,西埔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湖尾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村,西埔村、三欧村、东埔村、嘉排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经验做法

一、紧抓关键少数,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英林镇始终把选优、配强、用好村级干部队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2018年村级换届为契机,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全镇95名委员平均年龄比下降2.28岁,大专及以上人数比换届前提高4.01%。落实“一体两翼”抓乡促村专项行动,10名村党支部书记被确定为晋江市第三批“领头雁”对象,其中7名“领头雁”对象获评晋江市农村治理人才、4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西埔村支部书记获评省级“一懂两爱”好书记。

640.png

二、突出以点带面,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源”。坚持“以奖代补、典型带动、末位淘汰、滚动管理”,激发村级创建热情。推动东埔、嘉排、三欧、西埔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个泉州市级试点村、6个晋江市级试点村向更高层级迈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创建整体水平。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的思路,因地制宜,挖掘特色项目,要求每村每年至少策划生成2个项目、每个项目年度投资额20万元以上,2016年以来共投入6500多万元实施了一批生态修复、社会公益、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等项目,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640 (1).png

三、注重机制建设,找准乡村振兴“突破口”。英林镇创新开展“微景观”创建、基层协商民主,不断完善基层工作机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在“微景观”创建中注重展现“乡村特色文化”。先后开展六批次“一村一景”暨英林心“环境生态年”微景观创建比赛,累计创建微景观185处,西埔、三欧、沪厝垵、湖尾、陈山等村初步形成“微景观”串线连片,变盆景为风景。二是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注重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2017年英林镇党委与福建省委党校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合作,探索开展乡村协商民主治理试验,实施了51个具体协商案例,有效化解了一批村庄发展难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在整合各方资源中释放“凝聚力”。借力第三方专业力量,聘请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开展《英林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课题研究,提升乡村振兴实施水平。借力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积极发动海内外英林人参与乡村振兴,2019年以来累计募捐强村资金1612.05万元。

——“十四五”的初步思路

一是突出城镇提质,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按照“北优南拓”发展战略,优化整合北部公共资源,树立城镇形象,向南拓展发展腹地,连接泳装时尚小镇,推动城镇向南发展。以2200多亩英林园区为核心,加快泳装时尚小镇创建步伐。以打通市域8号路为契机,盘活虺湖周边约800亩土地,科学布局虺湖新区。

640.webp (1).jpg

二是突出乡村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以获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为契机,挖掘资源、打造特色,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统筹推进水系治理、拦污截污、造林绿化、环卫保洁、矿山生态修复五大行动,逐步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指导各村策划创收项目,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640 (2).png

三是突出人文特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坚持文化引领与机制优化相结合,充分调动群众自治积极性,助推镇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提炼具有英林人文特质的事迹,弘扬人文精神。以慈善文化、排球文化、篮球文化、柯派高甲戏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加强培育,打响品牌,丰富乡村文化底蕴。深化基层治理,逐步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融合”乡村善治模式,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