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泉州市惠安县人才部门和科技部门因地制宜,创新“活用”科技特派员制度,引领广大科技特派员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把科学技术从书本带到“田埂”中,把论文“写”在“盐碱地”上,把先进的经验做法带到企业中,壮大当地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如今,惠安县已选任出各级科技特派员292人,成为当地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证。
治理环境有一手 “盐碱地”变身“黄金田”
福建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建立滨海盐碱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张婷婷摄
惠安县辋川镇下江村,由于地处河流入海口,村庄内近海的土地,常年受海水侵蚀,盐渍化严重。村民尝试过种粮食、种菜,但无论怎么细心养护,庄稼总是“成不了气候”。
“从2010年开始,由福建省农科院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长期扎根在村里,探索土壤改良技术,建起一个占地200多亩的现代农业园,种植西红柿、火龙果、柠檬等作物,请当地贫困户来务工。”惠安县家兴家庭农场负责人郑培忠回忆,刚开始准备农业园的时候,大伙心里也打鼓存疑,“盐碱地上种菜,能鼓捣出个什么东西?”
不久后,让村民感到吃惊的是:农业园种出的西红柿跟拳头一样大,出产的叶类菜水灵鲜嫩,粮食颗粒饱满香甜……盐碱地也能长出经济作物,还能卖个好价钱!“想在盐碱地上致富,就去找科技特派员!”这个说法随之成为当地村民的一个共识。
福建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王煌平(右三)指导当地村民科学种植。郑培忠摄
十年来,福建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先后摸索出爬地兰生草栽培对抗盐渍法、盐碱地适生绿肥轮作套种、蔬废品制备环保酵素、水生绿肥净化水体等10多项农科技术,用科技助力惠安县农业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打造了滨海盐碱地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直接带动盐碱地改良复育1500多亩,真正做到了把土壤环境和作物营养研究“论文”写在盐碱荒地上。
融合发展添动力 台籍科技特派员带来技术和理念
科技特派员的队伍为盐碱地带来治理良方,也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2020年,惠安闽兴禾圣商贸有限公司便迎来了台籍科技特派员、泉州仰恩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翁景德,来为企业管理“号脉诊疗”。
据介绍,闽兴禾圣商贸有限公司以开展线上销售业务为主,主营台湾名酒、茗茶等产品,翁景德在深入了解企业运营后,通过借鉴台湾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为该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较为合理的物流配送方案,帮助公司每年节省物流成本近40万元。台籍科技特派员的助力,让包括闽兴禾圣商贸有限公司在内的企业尝到了甜头,也促进了企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近年来,惠安县科技部门打破行业、地域、身份等限制,将4名台籍专家纳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发挥其技术、理念优势服务惠安县农业、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
技术攻关解困局 科研人才来任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制度正延伸作用在惠安的各产业领域中,近年来,惠安县响应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科研人才来担任科技特派员,为高校与企业之间搭建技术成果转化桥梁。
惠安县泉惠石化园区的永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商,产品广泛应用于人造石材、玻璃钢复合材料和涂料等领域中,近年来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上遇到不小的困难,“科研攻关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企业转型发展。”永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伟达说。
企业的这一困难,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助力下迎来转机。2018年1月,厦门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叶李艺教授以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的身份被派驻到永悦科技。到达企业后,叶李艺教授便从产品研发到检测,一路带领企业的工程师们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在这位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永悦科技成功开发出高性能的PET型不饱和树脂,可应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
“作为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同心协力开展技术创新,攻克难关,让我们也找到了科研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叶李艺教授说。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通过科技特派员们走出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服务于惠安企业、社会,助力企业跨越发展。
据介绍,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近年来,惠安县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惠安县鼓励科技创新暂行规定》等配套性政策,对影响和成效特别重大的科技特派员项目和平台给予“一事一议”支持;对科技特派员实行“三保留三优先”政策,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工资待遇、评优选先等各个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未来,惠安将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导科技特派员围绕地方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做文章,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