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罗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面达到10万元以上,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罗源县相关领导介绍,罗源通过选准发展项目、整合资源资产,连续打赢消除“空壳村”“薄弱村”两场硬仗。2017年底,罗源189个村中仅有61个村有集体经营性收入,今年10月底全县各村村财收入均突破1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带头人。
2013年,起步镇食用菌龙头企业创鲜公司成立创鲜党支部。创鲜党支部书记黄潘顺发动镇上其他食用菌企业,鼓励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的形式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一分子,同时吸纳剩余劳动力和周边村庄群众500多人来企业工作,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在党员能人的带领下,创鲜党支部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主导、能人牵头、群众参与”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鉴江镇曾是罗源交通最不便利的乡镇,有限的土地资源限制了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薄弱。去年鉴江镇整合海域资源,组织鉴江、海上、陆上、井水和圣塘5个沿海村抱团取暖,将确权颁证后的海域对外租赁,获得稳定的村集体收益。“这既促进了海域管理规范化,又走出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鉴江镇党委书记辛捷说。按照比例分配,今年鉴江村可分得70万元,陆上、圣塘分得约40万元,海上、井水村分得约25万元。
松山镇北山村以往是有名的“空壳村”,如今村里千亩红树林在吸引众多游客的同时,也吸引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反哺家乡、返乡创业,于国胤就是其中一位。
之前曾经当过三年大学生村官的于国胤与村里另外两名大学毕业生组成“乡村合伙人”,合股创办了罗源县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将业务延伸至麻鸭养殖、稻鱼生态套养种植等多领域,养殖土鸡3000羽、海鸭3000羽,高峰期每天可产近3000枚蛋,预计年销售额可达50万元。在北山村建设整体布局中,于国胤将新开发的创业项目融入其中,推动“研学旅行”与“乡村经济”共同发展,创新开展插秧农耕文化活动,把研学课堂搬到乡村,吸引学生、家长及游客走进北山、走入田间,走出一条群众增收和加快经济发展新路子。
去年以来,罗源选派科技特派员,招聘“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培育专业种植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在各乡镇建立返乡创业园,鼓励、回引返乡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等能人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任职。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各乡镇、村还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支部+”、小村联盟、多元发展、能人带动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全县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产业兴村、旅游强村、农贸活村、项目带村……罗源一个个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在自身努力和结对企业的帮扶下,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造血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