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1日举行的第十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上,福安穆云畲族风情小镇获评“宁德市示范旅游小镇”,桃源畲乡旅游小镇上榜“宁德市达标旅游小镇”,参加活动的部分代表因此慕名前往穆云实地采风,亲身体验山水美景和畲族风情。
这两项荣誉为穆云畲族乡发展全域旅游和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兴,百业兴。“我们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做强做优示范村、全力攻坚薄弱村、激活带动中间村,努力构建‘2+N+旅游’特色产业体系,即主攻水蜜桃、茶叶两大拳头产业,带动刺葡萄、脐橙、猕猴桃、甘薯等关联产业,发力农旅、文旅结合的乡村生态旅游。”福安穆云畲族乡党委书记钟廷富说。
做强品牌
“我家种的5亩水蜜桃,都是在微信朋友圈卖出去的。”穆云畲族乡虎头村村民叶应霞说,每年桃花节都有很多人前来赏花,她给游客义务当导游,顺带就加了微信,现在朋友圈有近2000人,水蜜桃不愁卖。
叶应霞的娘家在南平,她回忆道,当初之所以远嫁到穆云,看中的正是这里山水好,种的桃子好吃,人富裕。村里像她这样嫁过来的妇女还有不少。
“通过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拓展、信息化销售、企业化生产和农旅联姻、文旅联姻,游客到此可以春赏桃花夏摘桃、秋尝桃胶冬品酒。”虎头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吴树灿说,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4.69万元。
为拓宽销货渠道,虎头村不但连续举办九届畲乡桃花节,还积极引导农户与电商平台对接,现已开设近30家农产品网店,还建起农村淘宝服务站。
做强产业品牌,激活产业活力。如今,在虎头村的辐射带动下,穆云畲族乡其他村及穆阳、康厝、溪潭等周边乡镇发展种植水蜜桃3万多亩,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
抱团发展
金秋时节,走进穆云畲族乡科后村,第一眼就看到村口有很多农户正忙着建新房。
“科后以前是乡里6个产业薄弱村之一,没有特色产业,人口大量外流,多少年没人建新房。现在大不一样了,村里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农垦穆云的技术、品牌、市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村民腰包鼓了,吸引越来越多的乡亲回流。”科后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淼海说。
张淼海说的农垦穆云,是穆云畲族乡采取共建、帮带等形式,创新产业党建联盟,对接福安市农垦集团与贵洋、桥溪、岭坑、翁洋、蟾溪和科后等6个产业薄弱村,联合成立的福安市农垦穆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有了农垦穆云这个纽带,我们将乡农业服务中心、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的力量有效整合,组成乡村工作服务队,探索‘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产业薄弱村抱团谋振兴。”穆云畲族乡乡长蓝涛说。
去年,科后村村民组团外出考察茶叶市场,随后开垦荒地,一期建起300亩产业园,其中新改种的茶园已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以前,我们种植的本地茶卖不出好价钱,改种新品后,今年茶青每公斤卖到238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科后村村民雷住生一期成功改造6亩茶园,接下来准备再分批改造剩下来的十几亩。
提升产业
今年国庆小长假,白云山下的穆云畲族乡下逢村日接待游客五六千人次。
“我们这里好山好水还有好口碑,在农家乐可以吃到新鲜地道的饭菜,还可以捎上一些土特产。”下逢休闲渔村项目负责人许洋洋说,这里的民宿都得提前预订。
作为乡里主导产业效益并不明显的25个中间村之一,下逢村按照“福安市中心城区的休憩驿站”定位,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通过“村委+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实现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双增收。
眼下,许洋洋正忙着筹备畲乡半程马拉松赛。“整个比赛路线会把沿途5个产业薄弱村串起来,我们还要求每位运动员途经每个村时都自拍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给美丽穆云代言。”许洋洋介绍。
“我们以各中间村主导产业为基础,按地域相近、产业相似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片区内主导产业优势,推动全乡产业提升。”钟廷富举例说,穆云高海拔地区毛竹林较多,通过投资建设毛竹加工厂,改变本地仅销售原竹的低效益经济模式,把原竹转化为商品,增值三四倍,覆盖带动9个中间村。( 单志强 范陈春 吴庆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