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让科技之花盛开在闽北大地
2020-10-26   作者:郑金富 卢国华 吴建琼 严岚 徐园园 邱冬勇   来源:闽北日报

“今年,我有5项技术申报国家专利,已获受理;引进的韩螺辣椒系列、千禧番茄、引茄一号等蔬菜新品种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服务的合作社按绿色无公害标准生产蔬菜,年产值将超过800万元。”20日,光泽县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省级科技特派员谢小莉说。不仅如此,谢小莉还先后开发引进耀农25号、晚5、金凤凰、红冠等系列哈密瓜品种在当地示范、推广种植,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作为科特派制度的发源地,一年来,南平市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新时代南平科特派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七叶一枝花,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致富之花。”2019年,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作为一名“80后”的农业科技人员苏海兰,代表全国数十万科特派发言时如是说。

苏海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年来,她指导带动光泽当地种植七叶一枝花近万亩,助农增收达360多万元。展望未来,她表示,还要坚定做好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的栽培技术科技研发,通过“传帮带”,培养更多乡土专家,把成果留在乡间、留在农家,更好地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

尽管年岁已大,但科特派谢福鑫仍不时到田间地头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一年来,谢福鑫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继续致力于葡萄和柑橘等果蔬的栽培、育种以及闽北果蔬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一方面,他为巨峰果蔬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农民种植果树,开展农业生产,让果园四季有花有果,让果农致富增收;另一方面,他在葡萄园艺研究所开展葡萄、柑橘等果蔬的品种试验、示范和加工工艺的研究、示范,并让武夷学院、建阳一中等学校的学生在研究所的葡萄园、柑橘园里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体验采摘、疏果、套袋、病虫防治等,培养青少年对农业和科技的兴趣。

“在做好日常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更加关注竹农的脱贫增收,积极通过‘点对点’‘户对户’的山场实地指导、实施科学管护、宣传政策服务等,有效帮助竹农增产增收、摆脱贫困。”从事竹业研究30余年的建瓯市竹类科研所高级工程师、科技特派员林振清说。产业扶贫有成效,技术指导是关键。在他看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活力,还在于有更多新的、年轻的科技特派员的加入,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去年来,科技特派员余荣卓除了为林场、林农提供技术支撑外,还组织科特派团队帮助企业抓好智慧林业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我们把物联网技术嫁接在林业资源的经营和管理上,不仅能够促进森林培育、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还能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余荣卓表示,今后会继续抓好项目的建设开发,并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开发、推广大数据、云计算在林业产业上的运用,不断提高林业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林业产业经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武夷山,高级农艺师梁继旺利用微信,在15个村建立了15个农技服务群,农民只要遇到技术难题就可以在群里反映,科特派们马上进行专业指导。他说:“作为科技特派员,不单是简单地提供技术服务,更是要将讲台搬到田间地头,理论结合实际。同时,要让当地的种植大户们成为带不走的‘土专家’,由他们带动一般农户掌握科学的农业技术,实现产业持续造血能力。”

早些年,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产业结构单一,耕地经济收入低,农民生活困苦,是建阳的重点扶贫村之一。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应薛养等人的指导下,仁山村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和桔柚产业,如今这两大产业初具规模,成效喜人,不仅贫困村顺利摘帽,而且村民们纷纷走上了小康之路。“我们还计划进一步加强‘一产’‘二产’‘三产’的衔接,在葡萄基地建立葡萄园防草布和幼果酵素发酵池示范点,同时因地制宜规划观光葡萄沟建设,依托葡萄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应薛养说。

责任编辑:知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