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友根:扎根基层 担守初心
2019-11-04   来源:FJTV纪录片创作室​

荚友根的日常,是从最早一班公交开始的。从永安城区出发,20分钟抵达目的地。

大湖,福建省西北部的一个小镇,荚友根在这里驻村已经超过十二年。

微信图片_20191104175003.jpg

这是荚友根的第三个驻村点,坑源,大湖镇人口最多的一个村。荚友根为坑源村量身打造的旅游规划正在逐步落地。每天一早,他都要到现场紧盯着项目进度。

坑源有天然丰盛的旅游资源,洪云山上静卧的300亩秀丽石林,山下“桃源活水”孕育的鲜美大湖鱼,尘封着历史的书院和向阳绽放的百亩花卉,都是坑源村发展旅游的底气,然而长期以来却是有气无力。

2017年12月,荚友根到任坑源村,便马不停蹄地进行了两个月的摸排调研,并带着村两委主要成员去外地参观学习,汲取经验。

荚友根推动成立洪云山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支部引领,采用股份制形式,鼓励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共同发展乡村旅游。

2018年5月,洪云山庄正式动工建设。为确保乡村旅游的项目经费有补充来源,荚友根细心研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争取扶贫项目和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荚友根并没有徇私,他的做法惠及大湖镇6个村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就包含了荚友根驻的第一个村,岭干。

2007年的夏天,当荚友根刚来到岭干村时,触目所及,一片贫瘠。

几番努力,村里收回了矿产的经营管理权,村民也被优先安排参与矿石的运输,强村富民的门路就此打开。

如今,虽然荚友根早已不是岭干村的第一书记,但村民依然当他是自家人。村里有事,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新上任的村支书俞泽健打算发展山药新品种小薯,在荚友根的建议下,先期动员少量农户进行小规模种植。荚友根还帮忙联系农科所的技术员,对小薯试种田进行跟踪指导。

这是荚友根的经验之谈。2010年秋,荚友根转任上甲,当时大湖镇最穷的一个村,村民多数靠田吃饭,勉强维持生计。发展上甲,荚友根的策略就是带典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赖道焱是上甲村的老书记,也是村里第一个种植新品种地瓜叶的人。虽然这种被称之为“帝王菜”的地瓜叶品质优良,但受限于销售渠道,只能在当地以极低的价格贩卖。

即使当时一亩大棚补助一万元,看不到前景的村民也没人跟风。荚友根敏锐地看到了帝王菜的前景,带着村两委奔赴厦门,找到厦门果蔬批发市场的经理,打开了“帝王”菜的市场。

价格的飞涨,让赖道焱挖到了第一桶金,也迅速掀起了上甲村大棚种植帝王菜的热潮。如今,全村88户有81户种帝王菜,大棚规模由原来的5亩发展到100多亩。每亩产值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6万元,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

三年任期届满,荚友根留了下来,着力推进上甲的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冬,荚友根正式离任时,曾经最穷的上甲,成为了福建省文明村、乡村旅游特色村,大湖镇最富美的村庄之一。

老书记赖道焱,依靠种植帝王菜的收益,创办了生态农庄,四季瓜果飘香,游人如织,但赖道焱仍然需要荚友根为他出谋划策。就好像第一书记荚友根从未离开。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荚友根乘坐晚班的公交回到家,等待他的,是长期患有抑郁症的妻子。为了照顾她,每天早晚,荚友根只能在驻村点和家之间往返奔波。深夜,妻子睡了,荚友根仍需要伏案桌前,筹划着坑源村的未来。

春去秋来,荚友根就像一棵树,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这方水土,沉下心、找抓手,因地制宜、务本精耕,成就一番作为。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