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采写徐市镇《“养蜂能人”带领贫困户做起了“甜蜜事业”》已经过去一年半的光景,今年7月,笔者再次前往徐市镇“养蜂能手”林长泉家中,看看他养蜂扶贫事业的新进展。
此时的徐市镇俨然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和上次的娴静完全不同,田地里、山林间、民居处,到处都在忙碌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见到林长泉时,他高兴地说:“徐市镇现在的现代中蜂活框养殖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箱,其中贫困户就有1500多箱,占了总数的近一半,每户年均收入达10000元以上。”原来,上次后,林长泉通过养蜂帮扶,传授贫困户养蜂技术的先进事迹被广泛传播,并得到了区扶贫办的高度重视。今年,徐市镇还与林长泉商定,开展合作养蜂扶贫开发项目,签定了合作养蜂扶贫开发项目协议书,要求林长泉的专业合作社做好技术指导与跟踪管理。
时间回到2017年7月,在徐市镇人民武装部部长吴明清的牵线搭桥下,刚答应加入扶贫工作的林长泉就马上开始带动本村和周边村的49余户贫困户养蜂,并无偿向每户提供5箱种蜂,引导周边村民、贫困户饲养蜜蜂,无偿教给他们养蜂技术。那一年,除了教授技术,林长泉还自己出钱帮助这些贫困户。北岸村蔡建旺因没有购买蜂箱,迟迟分不了箱,眼看要耽误季节,他就先从自家蜂场垫付26个蜂箱给他。在半年多来免费为一些贫困户提供必要的生产用品累计3000多元。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打动了这些贫困户,让他们树立了发展产业的信心与决心。
“之前我也有过犹豫,想放弃。如果不去帮扶贫困户,我一个人一年就可以养200多箱蜂,轻轻松松多挣10多万元。”刚开始的时候,部分贫困户与周边的村民对林长泉的行为很是不理解,甚至还有讥讽和刁难,林长泉曾经也想过放弃。在徐市镇党委政府的开导与支持,林长泉最终选择了坚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仅要教他们把蜂养好,还要把技术教给他们,不仅要有蜜采,还学会分群,扩大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7年12月中旬,在林长泉的带动下,共帮助49户贫困户,蜂箱从250箱开始发展到400多箱,采蜜1000多斤,共创收17.5万元,户均增收3500元,贫困户养蜂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如今,每年的3月到7月、10月到11月都是徐市镇养蜂最佳繁殖时节,这个时候也是林长泉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组织采蜜作业、集中培训、跟踪管理等服务,帮助贫困户学会养殖技术,对产出的蜂蜜积极配合镇政府开拓销售渠道……一辆摩托车、一瓶矿泉水、一碗方便面,天未亮就出门,天黑后才归家,这是林长泉从2017年以来的生活写照。自从负责养蜂扶贫开发技术服务与指导工作后,他每天骑摩托车进村入户,不分昼夜,不分酷暑严寒,风雨无阻,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
同时,林长泉不仅根据每户蜂群繁殖特点进行具体指导,而且在随身携带的工作日记簿里详细记载着每一户贫困户家里的养蜂情况,贫困户看在眼里,暖在心里,都会亲切地称他为“林师傅”,周边的群众也对他另眼相看,都会竖起大拇指。用他的热心帮扶、真情的传授养蜂技术而感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他们树立了产业创收脱贫的信心。
徐市镇北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蔡建旺因心脏病做过气管切除手术,不能从事一般性的劳动,以前一家2人除低保收入外无其它固定经济来源,且医疗费用支出巨大。徐市镇党委政府知情后,入户动员他发展养蜂,但他担心无技术,工作人员说:“只要你肯养,不用担心技术问题,有人会上门专门提供技术指导,请放心好了”。蔡建旺同意养蜂后,林长泉主动找上门帮扶,不厌其烦地口传面授技术,还做到随叫随到跟踪服务让蔡建旺十分感动,表示有信心养好蜜蜂。如今他从2017年9月份的5箱蜂,如今已发展到30多箱,年产值1万多元,并初步学会了养蜂技术。
徐市镇北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叶庭兴原本就是养蜂农,但由于缺少养蜂技术,30多年来养蜂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在林长泉的真诚帮扶下,加上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当年养蜂规模就突破150箱,一年下来光是养蜂就赚到了2万多元,成了当地职业蜂农,再加上种粮食和打零工,一年的纯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日子现在一天天好了起来,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小蜜蜂,大产业。在林长泉的影响下,徐市镇的溪葛自然村和北岸、南槎、大田、黄坑几个村落又新增了几十户养蜂户,全镇78户人共同做起了“甜蜜的事业”。
林长泉告诉笔者:“养蜂扶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离不开家人和合作社的支持。下一步,我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不断突破、创新、改进,力争让更优质的蜂蜜走出徐市、走出建阳、走向全国,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