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学生,带着一张生态农业循环图,在郑家山村展开创业图景。他们成功融资、盘活了荒山,而其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也让村民们很“买账”,纷纷成了其合作社的股东,共同致富。
高耸云间的目海峰脚下,小小的村落弥漫着浓浓的果香,600多只绿壳蛋鸡在空地上四散奔跑着。“咯、咯、咯……”主人林邓瑞一声召唤,它们从四周奔跑着过来,围在主人身边欢快地觅食。
郑家山是一个较为贫困的村落,林邓瑞从小生长在这里。去年大学毕业后,他带着一张生态农业循环图,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创业。仅一年,他的合作社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也为村民带来增收。
找到贫困村的优势
用竹子搭建的动物栏舍,用废弃的枯木片订成路线导向牌,喝着山泉水满山跑的禽畜……这里的场景充满绿色又富有创意。
“以后肯定要往乡村旅游发展,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很注重环境美化。”作为90后,林邓瑞不善言谈,却思想成熟。
郑家山地处霞浦县柏洋乡东部,空气清新、资源丰富,盛产毛竹、茶叶、太子参、蘑菇等。谈起回乡创业,林邓瑞话语诚恳:“我成长在郑家山村,每次假期回家时,看到曾经热闹的村子变得冷清,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其实家乡的土地非常肥沃,但是由于人口大量外流,大片荒山、土地资源都在浪费。”
2014年夏天,他带着同学王东连回乡做调研,随即决定在此扎根创业。“村里经济虽然不够好,但是对于发展循环农业来说,这里很有优势。”王东连说。
林邓瑞拿出他的生态循环图,介绍自己的产品:主打养殖绿壳蛋鸡、雉鸡、蓝孔雀、黄羊、贵妃鸡等,禽畜肉可以肉制品出售;皮毛做成标本出售;粪便可以当作有机肥种植中草药、蔬菜、绿化苗木、玉米红薯、牧草等,还可以养殖蚯蚓作为禽类的食物;中草药和苗木可以套种;牧草、玉米红薯又可以作为禽畜的食物……
“这里土地抛荒多,经过村委协调,荒山主人愿意免费借给我们使用。柏洋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村里生态好,我们的禽畜和植物是‘喝’山泉水长大,品质优,产品肯定供不应求;我们主打市场前景巨大的珍禽养殖和中草药种植,以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打造一流的乡村旅游环境和特色,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一般工业项目无法比拟。”林邓瑞充满信心。
融资成了!订单来了!
两人七拼八凑了10万元启动资金,但要达到理想中的规模,还远远不够。钱从哪里来?
此前,他们双双到广州参观了规模化大场,接受了系统的养殖知识培训和实践培训,并取得了上岗证。回来后,他们拿着生态循环图,开始接触村民和在外工作的老乡,希望能吸引入伙。没想到,他们的理念和运作方式、盈利模式,老乡们很买账。
当地农民林阿菊,在项目中看到了商机,也和林邓瑞一样希望家乡能够脱贫致富,于是爽快入伙,负责合作社的黄羊养殖项目和种植项目,以及后期的土地租用事项的协商等。紧接着,在霞浦销售中草药、农产品30多年的陈月英,在县城从事社会工作的李年兴也加入进来,两人分别负责本地产品销售和派送。
5人共筹集了18万元,柏牧兴专业合作社运转起来了。
“现在销售情况真不错,订单满了。”这几天跑销售刚回来的王东连欣喜地告诉我们,她把合作社的第一批产品绿壳蛋鸡、贵妃鸡、雉鸡,带到了厦门、福州等地,想不到被订了1300多只,加上种植的收入,目前营业额已经超过16万元。“喝山泉吃谷物的禽畜口感好,深受城市居民喜欢,今年算是有好收成了。”
内销方面,在柏洋乡及霞浦县有关部门的扶持推广下,越来越多的群众知道“柏牧兴”的产品。王东连预计,今年大约可以出售2500只鸡。
为家乡脱贫做点事
随着养殖、种植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土地。村里大部分村民都以资金或土地流转的方式入了股,成了合作社的股东。“上个月,合作社第一次分红,平均每人分到了1万多元,大家都很激动。我们感觉为家乡脱贫做了点事儿。”林邓瑞说。
合作社的鸡粪还成了附近村民们的“稀罕”物。在养鸡场内,邻村的果农林大伯正来寻求有机肥,他说:“我们是从隔壁林洋村过来收购养殖场里的粪便的,我们的高山葡萄园、杨梅园,使用有机肥,水果口感更好,能卖个好价钱。”
“林邓瑞回家创业赚钱了”的消息,在村坊传开。今年5月,他被霞浦县推荐为大学生创业代表,参加宁德市大学生创业交流会。
柏洋乡党委书记黄建恩说,柏牧兴合作社的创业过程也给了柏洋乡启发——“绿色也是竞争力”。
对于未来的规划,林邓瑞说,年内打算扩大规模,同时建立一个沼气池。目前饲养场地离县城还有一段距离,运输、办事等不方便,加上孵化等设备的完善,还需要继续努力及争取资金。他希望各级政府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的同时,多提供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更好地带领着村民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