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牛肉进口的不断开放,未来的肉牛养殖业必将进入“全球化竞争”时代,我国肉牛养殖业必须要逐渐弥补现在的不足之处,才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养殖户们如何才能将肉牛养殖产业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养牛该怎样选择好牛的品种,需要掌握哪些养牛致富的小窍门呢?
一起来看中国乡村之声独家专访农业首席科学家特别报道《现代农业促振兴》,专家为大家详细解答。
今日大咖
曹兵海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提问:
目前,养殖户亟待改善的问题是什么?
曹兵海:
以前我国肉牛产业处于生产出来不愁卖的情况,但现在不是这样了,我们必须了解市场需要啥样的肉牛品种,什么样的养殖模式才能赚钱,不能一拍脑门就养牛。养殖户们需要转换思路,先看一下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牛肉产品,什么样的牛肉最好卖、最赚钱,就养什么样的牛;我手里有什么饲料资源,就养什么样的牛。如果有一种牛,我们家有,他们家就没有,这是我们的差异化、特异化产品,也就有了自己的定价权了。
提问:
进口的牛肉更多了,我们怎么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曹兵海:
中国是世界上牛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对牛肉的需求非常大,市场层次比较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际上,养殖户不用考虑是否应该把牛卖到一线大城市去,首先要想到离养牛场比较近的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的市场空间更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离着近的,才是成本最低的。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县城每天要消费50头牛的话,你能卖出3头牛就行,一年下来就能卖出1000多头牛,这个销售量就已经不小了。再如果说,一头牛能卖2万元钱,利润在45%左右,养殖户的日子就过得非常好了。可是你要把牛肉卖到远方的城市去,运输成本非常高,生生吃掉你的利润。因此,换一个角度来看,养牛是一个利润非常大的产业。
提问:
现在粪污处理也是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循环农业的方式,把它的资源利用提高到最大化?
曹兵海:
我们现在提倡的农牧一体化,这个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而是我们老祖宗已经用了上千年的养殖方法。原先我们养牛为什么没有出现粪污问题呢,这是因为自家的秸秆被当成饲料喂牛了,牛每天产生的牛粪经过发酵处理后直接还田。这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给我们总结出来的无价之宝,也是成本最低、最合理的。
提问:
对于养殖户来说,多大的规模效益最高?
曹兵海:
大家都知道50头牛以上的养殖规模要进行环保评审,因此,最少养20头,最多养50头的规模最挣钱。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自家的秸秆可以当饲料,即便需要买秸秆,从附近村民那里买,价格也比较便宜。第二、养50头牛的规模不用盖大牛场。本来肉牛就不需要漂亮、高级的牛场,只用搭一个牛棚,雨淋不着,能吃能喝就行了,投资非常小。现在一些大型牛场还没有赚钱,就投入高成本搭建高级牛棚,结果庞大的成本支出就把大牛场拖垮了。
如果一个人干养牛行业比较吃力的话,可以找人合作一块干,规模可以达到100-300头牛,组成一个养牛协会或小型合作社都是很不错的形式,而且还能干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来。大型养殖企业或大型养牛场,他们干不出特色来的,市场最终是以牛肉味道是否好吃来决定的。因此,想经营多大规模的养牛场,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量力而行。
提问:
近几年养牛有哪些效果不错的新技术和牛的新品种?
曹兵海:
实际上,我们国家的牛种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我国的黄牛就有78个品种,从国外引进来的有27个。但是现在很多牛场,用的是外来品种,比如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和夏洛莱等。我们用这些品种培育出来的新牛种还有4个,如果从北向南列举的话,有延边黄牛、辽育白牛、夏南牛和云南云岭牛。这些新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体型非常大。
很多养殖户只想养体型大的牛,其实这个思维走偏了。因为体型大的牛吃得也多,占地方也大,结果导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对农民朋友来说,养体型过大的牛,成本压力也是很大的。反过来,我国这些中小型的黄牛品种,抵抗力非常强,“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本土黄牛一年四季不生病,不用细心照料,有放牧条件的话,春天将牛群赶上山,不用花费精力去看护。到秋天、冬天来临之前,再把它们赶回牛棚,这种养殖方法几乎不用花钱就能挣钱。
因此,我对农民朋友的建议就是:不要养外国的牛种,就养国内的小土牛、小黄牛就很好。不要瞧不上本土小黄牛,实际上,本土牛省钱、省力、省医药费,牛肉也适合本地人的口味,更能体现出本土特色。
温馨小贴士
养母牛,如果你们家的牛产奶好,你可以让你们家的牛当个保姆,再养一头吃奶的小牛。等于再抱一个孩子过来。这样的话,你一头牛等于生了两头牛。要吃奶的小牛从哪买?就从奶牛场买剩下小公牛就行了。小公牛一落地基本上3000,吃你们家的牛奶长大后,再卖就是8000,你能挣4000块钱。这个很来钱,让你更大限度的把你们家牛的挣钱的能力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