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产业扶贫的泰宁路径
2018-10-26   来源:泰宁在线

泰宁是全省23个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的指示,始终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对扶贫工作优先研究、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同时坚持扶贫政策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配置,帮扶资源向贫困村聚集,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制约,泰宁经济基础薄弱。到2013年,全县仍有贫困村3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60人。

扶贫就是增收。县委县政府运用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机制、治理结构,有机联动贫困村、户和对象,走出了有泰宁特色的产业扶贫新路子。针对村财增收这一难题,我县设立1200万元产业帮扶基金,实施“春风工程”——村财增收三年行动计划。这个智能温控大棚,是由朱口镇音山村等7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捆绑“春风工程“政策,共同新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每年提供不少于35万的租金收入,每村每年增加村财收入5万元。“春风工程”也成为泰宁基层党建的新亮点。

一、旅游扶贫

旅游是泰宁的最大优势。在旅游龙头引领下,我县扶持贫困户参与旅游要素产业,投身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让贫困对象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上清溪上游的旅游专业村“豆香崇际”,村党支部吸纳全村贫困户成立促进会和合作社,实施“游浆豆腐坊”和“水上陆地游乐区”旅游项目,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现实和长远的收益,崇际村和周边的村民在家门口即可捧上增收致富“金饭碗”。

二、生态扶贫

泰宁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脱贫攻坚中,我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群众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能实现富村富民。这里是大龙乡角溪村,该村结合深化“河长制”工作契机,通过吸引全村农户入股,在角溪水域范围内进行生态养鱼,实现按股分红、利益共享。渔业合作社带动6户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可领到300元工资。2017年合作社销售额25万元,12户贫困户不但免缴股本金,每户还领取分红1500元。

 

三、龙头企业带动扶贫

县委县政府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组织。这里是科荟种业公司的种业基地,为扶持贫困户制种,公司制定了“三保四免一垫”政策,2017年公司与162户贫困户签定了496亩订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户均增收4280元,创造了产业与扶贫双赢的鲜活案例。大田乡大田村通过争取各类扶持补助资金15万元,成立众力生态种养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烟后制种、黄桃种植、白鹜鸭养殖等产业,实现村财与贫困户双增收。2017年通过新型农村经营组织发展了烟叶、制种、茶叶、乌凤鸡、有机鱼、食用菌等订单产销、配套生产等方式,带动1370户贫困户增收。

四、光伏扶贫

伏是一次投入、多年收入的增收项目。我县积极探索小额担保基金、产权抵押贷款、光伏建设“三步曲”,让一些劳力、智力缺乏的深度贫困户拥抱了小康梦想。全县投入1626万元,在25个贫困村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已全部完成,带动了859户贫困户年增收1000-5000元,也为贫困村稳定的村财增收奠定了基础。

五、电商扶贫

2015年9月,我县被列入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努力搭建“互联网+旅游”“互联网+精准扶贫”等公共服务平台。创立了“寻找泰味”自主品牌,这是我县在朱口镇成立的农村电子商务及农产品物流服务站,充分利用“泰宁滋味”电商平台带动全县上千户农民、近200户贫困户专注土特产生产。如今,农户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将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电商交易额每年可达到8亿元。

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县通过精准施策、产业扶贫,到2017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8160人降至118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47元,增长43.3%。

摘贫穷之帽、奔小康之路是泰宁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我县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不忘初心,牢记嘱托,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各项部署要求,抓好稳定脱贫,抓好扶贫项目,抓好机制创新,抓好示范带动,打好脱贫攻坚战,率先实现“县摘帽”目标。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