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地乡“三扶两创”:问诊式扶贫开出脱贫新配方
2018-06-29

“上周,村干部帮忙联系了农技人员,打了疫苗的小鸡仔已经不发病啦,乡里扶贫举措从小事着手,实在有效。”22日,灵地乡贫困户刘大爷说。

每周,灵地乡都会收集贫困户意见、建议,了解贫困户的改变,并召开扶贫专题会,通报各村脱贫进度,互相讨论学习先进、创新的扶贫做法,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灵地乡,这个位于漳平市北部的市级贫困乡由于地处边远,经济长期得不到较好发展。可就在这两年,该乡党委、政府将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和扶能相结合,开展问诊式扶贫,以“三扶两创”扶贫配方有力激发了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完成减贫183户666人,87%贫困人口实现住房安全保障,实现了困难群众“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统一。

一味药:扶贫先扶志

“新房子给了我新底气,我现在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生活中。等脱贫了,我也要娶个媳妇,过上好日子。”灵地乡游山头村贫困户游某告诉,几年前自己连旧房修缮都没能力,对脱贫更是失去信心,如今在乡扶贫队伍的帮助下,不仅盖了新房,还种上了经济作物。

这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该乡通过党员1+1结对帮扶贫困户,组织各村定期召开“扶志暖心座谈会”,确定游山头村为安置示范点,鼓励贫困户将新居建在安置点中,解决了选址不安全、不科学等难题。目前,游山头村集中安置点新村规划面积14.45亩,一期规划集中安置27户,已安置贫困户12户49人,今年将进一步扩充安置规模。

人有脱贫志,便有“精气神”。目前,灵地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共解决127户486人的贫困人群住房问题,改善了恶劣的居住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逐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起勤俭节约、自立自强意识,形成脱贫光荣的追求,进而提振“脱贫斗志”。

二味药:扶贫必扶智

志和智就是内力,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破解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造血”功能不足的难题?“扶智”成为共识。

在长安村支部会议室里,支部书记官必烺正在为村里贫困户讲政策、传技术,请村里经济能手现身说法,并与贫困户互动、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需求。久而久之,扶贫“讲坛”成为村里脱贫攻坚的“加油站”。

“养殖交流对我帮助最大,虽然我养的都是跑山鸡,价格比市场上贵了将近一倍,但在乡村干部的帮忙下,还是供不应求。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我有能力靠自己脱贫。”长安村贫困户官某难掩喜悦。除了单纯养殖,他还听取了扶贫队伍“林下养殖”的建议,在养殖基地新栽了油茶、双华李等,不仅有短期效益,更有长远保障。

支部书记官必烺告诉笔者,“只要贫困户有疑问,我们都会召集村两委干部、贫困户开会,共商解决方案。现在不仅贫困户喜欢参加“讲坛”,村里群众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不仅培育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基本知识,更是从思想上拔穷根”。

百香果、芋头、养殖跑山鸡……越来越多的农村生产生活新知识通过激励性扶贫项目输送到贫困户手中。2017年,灵地乡确定林下养殖(鸡)为竞争性扶贫试点项目,围绕政府+合作社+贫困户三大主体,开展综合效益竞争,给贫困户每年带来3000元左右增收,引领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

三味药:扶贫需精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志与扶智结合后,如何精准施治?灵地村盘螺岭生态农场在认真总结扶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系列精准扶贫新举措。

2016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灵地村4名党员自发成立盘螺岭果蔬合作社,通过“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种植木槿花,并在花下养鸡,发展特色产业。

然而以前种植木槿花是技术活,无法形成规模,带来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合作社利用“一村一品”,通过技能培训,全程指导产、供、销等环节,带动贫困户种植木槿花,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把过去“体力型”劳动力变为“技术型”劳动力,有效增强了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力”。目前,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9户,全村木槿花种植面积约180亩,花下养鸡600余只,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均可增收2万余元。

四味药:新能源富民

在新形势下发展和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是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灵地村通过发展新能源发电,实现了向太阳要创收的扶贫之路。

2016年,灵地村引导贫困户入股光伏发电,走向精准扶贫。经过详细宣传相关政策,该村13户贫困中就有9户入股光伏发电,每年将为其带来2350元的固定收入,切实保障了贫困户收入来源,村集体更获得了10万元光伏股权,填补多年来零村财的窘境。

灵地乡通过创新光伏扶贫,共带动90户贫困户、3个贫困村入股,探索出精准扶贫开发的新机制、新路子。

五味药:新媒体便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应用已步入寻常百姓家,但村民获取外界信息、种植技术相对滞后,费时费力,效果也一般。为解决这个难题,灵地乡通过“新媒体+扶贫”模式,创建“民事村微”等传播媒介,设立种植常识、经验交流、便民服务三个服务栏,为村民提供持续性的信息来源,及时向村民宣传党和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推送脱贫攻坚好事例,分享致富经,扩大为村民服务范围。

“自从有了这个微信群,既能及时知晓村里的信息,也能随时向村干部反映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办事更方便。”京口村贫困户黄某说道。如今,灵地乡利用新媒体完成11个行政村“民事村微”建设,每个村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公众号和微信群,村民们已经习惯用微信随时了解村上情况和乡里一些便民利民消息,搭建起了村委和村民的沟通桥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