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博 张培奇 范亚旭
一两年前还是满身沾着泥土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贫困户,如今摇身一转,走出深山,住上新房,手上有事做,兜里有钱花,这样满心欢乐的幸福生活,让豫西灵宝市的易地搬迁贫困户做梦也没想到。
五亩乡龙祥新村是来自灵宝20个贫困村211户搬迁户组成的特殊小区。这里一渠清澈的河水穿越小区的中央,新建别致的亭台楼阁成为居民茶前饭后聊天说笑的聚地,错落有序的栋栋楼房合着一行行绿化整洁的树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幸福生活画卷。
“以前居住在梁洼村,家里土窑洞,连个门楼也没有,孩子谈了女朋友都没地住,住进新房子后,第一件喜事就是娶回了儿媳妇。我和小区里的不少乡邻,还都在楼下扶贫车间做衣服,每月也能挣个2000多元。”龙祥新村3号楼2单元薛彦龙的妻子高兴的合不拢嘴。像她这样的贫困户,在灵宝市还有6个乡镇1565户,5738名群众同样享受到了这一“特殊”待遇。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核心目标,灵宝市坚持把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头号工程”来抓,依托搬迁点地域优势和果、菌、牧等特色产业,分类与贫困户进行产业项目对接扶贫,通过龙头带动、基地辐射、托管分红、扶贫基地资金奖补等办法,让搬迁户率先搭上产业规模经营“快车”。实施产业扶贫“百千万”工程,建成产业就业基地60个、产业增收大棚370个,户均增收6000余元。同时,积极打造扶贫车间,实现搬迁群众不出社区,零距离就业。目前,已建成盛源服饰、晟腾机械、昌盛食用菌等7个扶贫车间,正在谋划实施扶贫车间5个,覆盖搬迁群众1500余户,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基本实现了产业项目对搬迁贫困户的全覆盖。
“近两年来,政府通过小额贴息,两次帮我贷款15万元;现发展养猪100多头,建起了4座蔬菜大棚,发展大樱桃4.5亩。”从贫困户到致富“领头羊”,苏村乡孙家沟村高晓松直夸是金融扶贫帮了大忙。灵宝市积极推进金融扶贫体系建设,依托金融扶贫政策,推行“户贷户用”模式,对所有搬迁群众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为600余户群众发放贷款1500万元,帮助搬迁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龙祥新村七旬老人李小立,自搬进新房就亲身感受到了方便和快乐。每天在小区锻炼身体,门口超市买菜,就连不舒服时,打个电话,医务人员就很快上门给他检查身体,再也不为以前交通不便的生活环境发愁了。按照 “五通、六有、七化”标准,该市在满足搬迁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公厕、垃圾中转站、文化中心、学校、便民超市,实现购物、缴费、看病等“一站式”服务。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实施搬迁点基础设施项目115个,改扩建学校、幼儿园9个,卫生院6个、卫生室14个,实现了宽带、有线电视基础设施全覆盖。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组织的红旗就飘到哪里。灵宝市还针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党员群众,遇事无法形成集中意见,无法规范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新增规模安置点建立健全社区党支部,每个党员划片管理,大到帮扶脱贫、调解矛盾,小到环境整治、开门修锁,并开展“一岗五星”评选,鼓励党员更好为小区群众服务。截至目前,已新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党支部8个、党小组3个,100余名农村流动党员纳入正常管理,时刻做好党的惠民、利民、便民政策宣传,真正让搬迁群众感受到了归宿感、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据悉,灵宝市“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879户6833人,2018年涉及搬迁群众314户1095人,年底将全部完成易地搬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