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应是北方涉农人员最为清闲的季节,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总农艺师、研究员赵治海却忙得不亦乐乎。节前在海南育种,春节期间在家中整理资料,节后到内蒙古查看“种子当铺”——一个冬季几乎天天都在加班。
如此辛劳,究竟图什么?赵治海告诉《经济日报》:“图的就是把优质谷物品种‘张杂谷’做成实实在在的脱贫产业,让干旱地区、贫困山区的农民都能通过种植这种谷子实现脱贫致富。”
自参加工作以来,赵治海一门心思扑在一件事情上——杂交谷子的高产研究。我国很多区域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些地方旱地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不足200公斤。为了突破这一屏障,赵治海决定“拼一把”,他想把耐旱、耐瘠薄的谷子培育成高产作物。
30多年来,他不分寒暑春秋,不是在实验室中攻关,就是在试验田中劳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治海的努力下,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品种诞生了。而在对这个品种的深入选育中,“张杂谷”取得科研成果17项,其中,5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派生出系列新品种15个,创造了亩产810公斤的世界谷子高产纪录。
目前,杂交谷子在全国14个省区已累计推广3000万亩,实现节水30亿立方米、增产粮食30亿公斤、增加饲草300万吨。
一位农业专家对说,杂交谷子的研究在于它的实用效果,贫困山区的农民一人种2亩杂交谷子,亩产一千多斤,收入3000多元,就可以达到国家脱贫指标。
为防止谷贱伤农,让农民种植谷子有稳定收入,赵治海又开始尝试成立“谷子当铺”:当谷子市场低迷时,以适当高出市场的价格按合同收购农民手中的谷子,谷子价格回升后再返回给农民自己出售。最近,全国第一家“谷子当铺”在内蒙古扎鲁特旗成立。
“扶贫事业需要有可持续的脱贫产业来支撑。如果将全国现有2000万亩常规谷子变成抗旱高产的杂交谷子,就能增产粮食40亿公斤,能够占到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计划的8%。”对于“张杂谷”的未来,赵治海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