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冬闲田里一片片紫云英花海随风摇曳。这些看似普通的紫色小花,实则是水稻增产的“秘密武器”。在政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推动下,石屯镇西津村的水稻种植基地里,紫云英种植与还田技术正在掀起一场“绿肥革命”,它能改良土壤、减少化肥依赖、提升水稻单产和稻米品质,从而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开辟新路径。
紫云英翻压还田
政和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介绍,紫云英是传统绿肥作物,其生物固氮能力很强,能把大气中的氮素转化为土壤养分。每亩紫云英鲜草产量可达2000公斤,它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微生物活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翻压还田后,能为后茬水稻减少20%-30%的化肥用量,同时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20%以上。目前,政和县利用冬闲田种植紫云英面积达到3万余亩,这种“以田养田”的模式,使冬闲田从资源闲置变为“肥力储备库”。
“以前种水稻,化肥用量大,土壤还越来越差,产量也上不去。这几年在农技专家指导下种了绿肥,不仅化肥用得少了,水稻产量还得到了提高。”政和县西津农机专业合作社徐智顺说道。据他介绍,使用绿肥后,每亩水稻产量比以往增加了60公斤左右,稻米品质也有所提升,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为了让更多农户受益于绿肥种植技术,政和县农业农村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政府统一采购绿肥种子,通过县、乡、村三级同步推进,将种子免费发放给农户,并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农户掌握绿肥种植和还田技术要点;二是建立多个绿肥种植示范片,特别是道路两旁的示范片。利用示范片的规模化优势开展现场观摩会,让农户更直观地感受种植绿肥的实际效果和重要价值;三是根据农户需求和近年来推广绿肥种植的经验,将绿肥种植从田间扩展到果园、茶园,扩大绿肥种植范围,从美丽田园延伸到美丽茶果园,探索更多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让更多农户享受到绿肥种植带来的效益。
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紫云英种植与还田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逻辑。它不仅是提升水稻单产的“绿色引擎”,更是推动化肥减量、土壤改良、农旅融合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文图/张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