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生生不息”实践队前往浦城县,开展了一场以“党建引领、科技兴农、文化赋能”为核心的调研活动。
实践队首先见证了再生稻科技小院党支部的成立授牌仪式。菌草与生态学院党委书记陈月霄阐述了党支部的成立宗旨,以及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紧接着,召开了以“党建引领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座谈会,浦城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显国以生动案例为全体党员讲授了一堂精彩的党课,激发了大家投身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的热情。
座谈会
在再生稻科技小院首席专家林文雄教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再生稻科技小院及发展历程、科研成果,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了“再生稻+”模式种植培育大棚、粮油生产线、水肥配比池等,对再生稻“三保两促一攻”种植技术有了直观的认识。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油菜长势不佳问题,实践队员们迅速行动,制定解决方案,积极帮助农户改善种植状况。
实践队学习“再生稻+”模式
据小院院长宋家辉介绍,在再生稻科技小院示范和引领下,浦城的再生稻产量实现了显著提升。再生季平均亩产从200公斤提高到了500公斤,周年亩产实现“超吨粮”,再生季亩产更是屡创全国新高。这一成就不仅带动了南平市再生稻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还实现了农民增收8600万元。科技小院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实践队还参观了浦城县范迪安美术馆和博物馆,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魅力。他们意识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党建引领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扎根基层,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努力书写科技兴农、文化富农的璀璨篇章。(图\文 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