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式”扶贫需重视贫困户不愿脱贫的现象
2017-01-23   作者:白冰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福建三农网

  中国农业新闻·福建三农网1月20日福州讯(白冰)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确保所有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地方想尽办法甚至是采取“兜底式”帮扶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这导致出现了部分贫困户即便有脱贫能力却不愿脱贫、甘愿垫底,心安理得坐享政府各种补助的现象。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福建省政协委员、龙岩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龙岩市委主委张子平就“兜底式”扶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据张子平反映,部分贫困户不愿脱贫的主要是因为观念不对,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好逸恶劳,存在“等靠要”思想;坐享其成,钻脱贫政策空子。他指出,这些“伪贫困户”和“假贫困户”的行为不仅给脱贫大局带来了不利影响,还使得地方政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为此,张子平建议要强化贫困户脱贫意识。一方面,对有脱贫能力而不愿脱贫的贫困户,经村(社区)、乡镇、县三级核定属实的,可采取减少或取消各种爱心捐助、节日慰问,暂停其可享受的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子女上学补助等措施。另一方面,利用贫困户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挂钩干部入户走访慰问时机,加强宣传,树立贫困户脱贫光荣、劳动致富光荣的意识,解决他们思想上不愿脱贫的问题。

  其次,强化贫困户就业引导。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定期发布贫困户所在村、镇附近农村合作社、工厂、企业招人用人信息,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就近从业,重点要加强对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的“伪贫苦户”的从业引导,鼓励其通过勤劳脱贫。同时,建立贫困户强制退出机制,对有能力从业而仍不愿意从业的贫困户,经多次沟通协商无果的,由村、镇、县三级共同认定后,强制将其从贫困户名单剔除。

  再次,加强贫困户财政监管。成立由扶贫办、民政、银行等部门单位组成的脱贫监管机构,加强对这些“假贫困户”包括其子女的财产、收入的监管,精准掌握其整个家庭收入情况。一经认定其家庭收入、财产情况已达到脱贫标准或为贫困户标准范围外的,将其从贫困户行列中剔除,使其脱得心服口服。

  最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采取在村、镇、县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以及开通扶贫微信公众号举报专栏等举措,发动街坊邻居对贫困户脱贫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强化舆论监督,在做好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宣传的同时,对一些“伪贫苦户”、“假贫困户”骗取政府补助、社会关爱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曝光,使其“贫困户”帽子戴得不舒服,甚至成“紧箍咒”,从而促其自觉脱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