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布局福建省粮食智慧生产
2024-10-09   作者:王小安 田大刚   来源:福建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头等大事,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确保粮食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立足福建省粮食生产实际和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发挥优势,谋划布局未来粮食智慧生产,是有效保障福建省粮食安全的新途径。

一、粮食智慧生产发展优势

粮食生产局面持续向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级地方政府全力以赴,重点支持种粮主体开展双季稻、再生稻生产和山垄田复垦种粮,着力提升粮食产能;202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511万吨,实现粮食增产,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水稻育种技术力量强大。每年有近百个粮食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谢华安院士团队选育的“汕优63”全国推广超10亿亩,近年选育的“福香占”等新品种在全国优质稻品种鉴评会等评比中获金奖。省农科院水稻所开展的复粒稻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应用获评全球减贫最佳案例。福建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产能满足全国约25%用种需求,有“南建宁,北张掖”之说,杂交水稻种子广泛出口至东南亚等国家。

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普遍。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数字福建走在全国数字化发展前列。在农业领域,建成全国首个5G农业智慧茶园示范区、5G智慧海洋实验室,打造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样板。福建企业利用农业物联网建立禽类养殖数字平台,“雇用”养殖机器人进行生产作业。浦城粮食类企业通过物联网对万亩农田进行实时监控,避免人工误差造成的决策偏差,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管理可靠性。

二、粮食智慧生产发展思路

粮食生产的出路在科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农业等产业数字化;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福建省粮食智慧生产,要在现有粮食生产技术基础和资源禀赋上,稳步从技术和装备由传统形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再向智慧化迭代升级;同时要建立与粮食智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组织体系和要素投入报酬机制等,实现粮食生产能力质的飞跃。重点应谋划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推进全链条的粮食智慧生产装备和技术体系研发。在现有机械化、数字化和物联网等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设计未来粮食生产场景;加强技术攻关,建立从种子到产品的粮食智慧生产新型装备体系和配套的生产技术体系。尤其要推进适宜福建省丘陵作业环境的中小型智能农机具研发,发展小型化、通用化智能农机具,形成智能化作业闭环的成套机械设备;做好智能化作业流程和参数研究,以及路线和指令设计,完善云计算、云存储等内容,开发适用的智慧管理系统和技术字典,逐步推进粮食生产从智能化作业向智慧化发展,解决好“谁来种地”的突出问题。

推进全要素的粮食智慧生产模型体系建立。支持福建省粮食作物全生育期通用模型和专用模型研发,让智慧管理系统和智能化作业装备能“认识”作物。结合现有国土时空数据资源,开发农田模型,完善农田坐标和智能化识别标识,让农田模型与现实农田、环境形成镜像,满足智能化农业机械行走和作业需要。借助当前气象、土壤,以及温、光、水、气等环境因子沉淀数据,结合粮食智慧生产需要,开发相应模型,构建粮食智慧生产的全要素大模型体系。要推进多模态、跨模型的粮食智慧生产应用研究,提高粮食生产智慧决策精准性,提升生产作业智慧水平。同时,要做好适宜智能化机械作业的作物品种选育,推进粮食智慧生产示范应用,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品种更替传统品种;尤其要推广适宜智能化机械作业的双季稻、再生稻等,提高复种指数,提升粮食产能。

推进与粮食智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组织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在生产形式上,根据福建省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引导和支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农户建立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参与方式多样化的生产组织形式;把分散的粮食生产主体联合成适宜智慧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在生产条件上,探索推进种粮农民土地股权化经营和粮食生产作业数字化改造,以集体形式开展智能农机装备、数字基础设施和农田传统基础设施等改造升级,解决一家一户难以承担的高成本、高技术含量等问题,弥合发展差距。在生产模式上,探索建立以国企、农垦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为主导的种粮新模式,打造规模化的粮食智慧产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机械化规模化的智慧生产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收益。在人才培养上,支持和引导农业类院校加大数字化方面职业人才培养,加强粮食生产数字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与粮食智慧生产相对应的研发型和实用型人才队伍。同时还要强化现有农业部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一支新时代数字化农业管理和农技推广队伍,更好地服务未来粮食智慧生产。

推进建立粮食智慧生产要素投入报酬机制。要支持企业参与粮食智慧生产研究和推广应用,强化企业在粮食生产领域的创新主体和生产主力军地位,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粮食智慧生产体系。畅通工商资本参与粮食智慧生产路径,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源参与粮食智慧生产;支持金融机构和工商资本参与粮食智慧生产,为农田新基建和传统基础设施、农机装备和平台、程序研发应用提供资金支持。要探索建立基于粮食生产全要素投入的收益分配机制,让所有参与者共享成果,重点要保护和提高实际种粮者收益。

责任编辑:谢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