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正值果树花期管理的关键期。
1日,走进坐落于平潭金井片区澳尾村的闽台澳美农业融合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绿油油的火龙果枝条。“把枝叶修剪好,让火龙果更好地吸收肥料,长得更壮实些。”台胞、闽台澳美农业发展(平潭)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素芳管理着这片田地,她一大早就冒雨赶到现场,忙着安排人员修剪枝叶等事宜。
林素芳来自台湾高雄,是一名农学博士。2021年,她与澳尾村村“两委”携手,通过“村集体+企业+村民”的模式,盘活村中闲置农地,种植70亩火龙果,去年产量350吨。
在平潭,像林素芳这样的台湾“新农人”还有很多。
近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探索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新路,大力推广应用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推动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业态百花齐放。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平潭涉台农企从12家发展至52家,累计利用台资约1.92亿美元。
行走在金井片区山利村、大厝基村,在成片的凤梨种植试验田里,一个个拳头大的凤梨正立于层层枝叶上。
“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这些凤梨将迎来丰收季。”福建平潭岚台融合兴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鸿兴难掩兴奋之情,他一共种植了30亩的金钻凤梨、西瓜凤梨。“这两个品种口感香甜,在台湾十分畅销,还入选了平潭示范推广新品种名单。”
陈鸿兴是台中人,有着丰富的凤梨种植加工经验。去年3月初,山利村、大厝基村村集体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的形式,引入陈鸿兴的公司,打造台湾凤梨种植基地,预计今年产量可超12万公斤。
在平潭,一批台资农企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入“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活”的台湾农业发展模式,持续开展台湾新品种试种、培植工作。
“两地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极为类似,农业互补性较强,这为岚台农业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处负责人蔡宗信介绍,早在2019年,省委、省政府就批准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渔)产业园”,提出促进两岸农(渔)业资源、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深度融合。
此后,平潭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接连出台相关措施,全力深化对台农业合作交流。
多重利好叠加之下,越来越多优质涉台农业项目纷至沓来。据统计,2020年至今,实验区累计创建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渔)产业园项目49个,累计引进台湾果蔬新品种137个。
暮色渐深,澳尾村上千盏彩灯同时点亮,闽台澳美农业融合示范基地的火龙果田仿佛璀璨星空,引得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该基地种植了台湾红心火龙果、黄龙果、燕窝果等多品种的火龙果,打造冷链仓储、分拣中心、景观台以及500多米的灯光长廊。每到旅游旺季,前来打卡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基地生产加工期间,从种植、田间管理,再到采摘包装运输,都可以给村民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催热乡村旅游,为村集体经济‘锦上添花’。”澳尾村党支部书记周金龙高兴地说。
借力农业休闲游,拓展乡村发展空间,澳尾村并非个例。
传统种植、精深加工、观光旅游……平潭以深化两岸乡村产业合作为契机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将各个台式休闲农业景观与旅游景区串珠成链,深耕“农业+园区”“农业+电商”“农业+生态”等业态,奏响农文旅经济“交响曲”。
据统计,2023年,平潭接待乡村旅游人数143.7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59.0%;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16亿元,较上年增长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