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福建宁德三都澳,碧海蓝天下,一块块四方形的“海洋牧场”阡陌相连,在广阔的海面上蔚为壮观。渔排上,养殖户们正忙着检查网箱中大黄鱼的长势,投喂饵料。闲暇时,拥有30余年大黄鱼养殖经验的宁德市蕉城区人大代表宋向国和几个养殖户聊起了天。
“老宋,现在三都澳养殖网箱升级了,养殖从过去无序到有序,客户反映大黄鱼品质提升了不少。”“咱们也得思考下怎么提高大黄鱼的附加值。”“看看能不能反映一下,把海域环境搞得更好,让黄鱼品质更佳。”听到渔民反映的情况,宋向国和“海上渔排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的其余10位人大代表,经过调研后形成了一份继续提高大黄鱼养殖品质的建议。
福建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的新型塑胶渔排养殖示范点。(阮传龙 摄)
建议很快受到市区两级的重视,在相关部门推动下,宁德市、蕉城区出台系列举措,通过举办大黄鱼文化节、制定行业标准,持续改善海域环境,不断提升大黄鱼品质,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
三都镇是宁德市蕉城区唯一的海岛乡镇,多数群众以海为生,从事海上养殖的人员6000多人,主要养殖大黄鱼、鲍鱼、白虾等海产品。水产养殖户们常年在海上作业,生产和生活都在渔排上,在三都澳形成了多个“海上社区”。
三都镇人大主席谢清健告诉记者:“为了让海上社区群众多一个反映民情的渠道,2018年底,三都镇人大主席团依托辖区龙头企业在三都澳白基湾的渔排,成立了‘海上渔排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旨在发挥人大代表职能,反映渔排上群众的诉求,化解群众遇到的难题、矛盾,并通过行业人大代表示范带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去年6月,一名养殖户的大黄鱼突然生了“白点病”,找不到病因,急得团团转,便求助活动室人大代表。宁德市人大代表尤维德立即联系水产养殖专家,并到渔排上查看,了解到该养殖户养殖密度过大,大黄鱼活动空间不足,导致生病。对症下药后,鱼群的病情很快缓解。
记者了解到,活动室现有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共11名。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这些人大代表多为养殖经验丰富的行业代表,并具有群众基础好、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依托“海上渔排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联合海上巡回法庭、三都镇司法所等部门,不少海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都澳养殖渔排几年前进行了升级改造,提升了养殖品质。由于海上作业不便,经常有养殖户将破损网箱渔排拉至岸边维修,由于没有固定维修点,导致一些破损网箱被清漂人员当做无人认领渔排进行清除,产生较多矛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活动室的人大代表们积极调解并建言献策,政府部门很快划定专门区域,成立海上养殖统一维修点,解决了养殖户们的迫切需求。
远眺连绵的“海洋牧场”,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三都澳的海域污染防治、陆源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均已被写入了地方性法规予以明确,为三都澳海域常态长效保护开发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吸纳了许多来自基层代表、群众的意见建议,为法规的颁布施行夯实了民意基础。(陈弘毅)